文档介绍: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北师珠选修课
在还未上课前,我一直单纯的以为古琴和古筝都是一样的,两者都是用弦奏乐。之后才知道展。同时,在这一时期里,曹柔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创了减字谱,提高了记谱效率,为古琴音乐记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这种减字谱一直沿用至今。
北宋以前,古琴是皇家和百官享用的乐器,北宋时期,国泰民安社会进步,古琴才普及到民间。宋朝时期重文轻武,使得文艺方面的造诣得到很大的发展。徽宗将天下制琴的能工巧匠招至琴院,切磋技法,研制精琴,造就了曾智仁、卫中正、朱仁济、马希亮等一批制琴大师。他还设立了乐坛,常常举办古琴竞比活动。不仅如此,宋徽宗嗜琴成癖,他不但自己做琴、弹琴,还是懂行的古琴收藏家:
他到民间四处寻觅好琴,将古今名琴藏于 “万琴堂 ”中。进一步促进了古琴文化的发展繁荣。
元朝蒙古族当政,琴文化发展渐微,但仍然有发展。
明朝时期,琴文化特别受到重视,上自皇帝,下至普通文人,都对古琴十分热爱。在斫琴方面,宗室官琴与民间野斫都十分兴盛。
清朝的琴文化同样十分发达。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精于琴者皆多。在斫琴方面,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官琴较少,民间斫琴居多,
民国以后,同样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琴家,主要的有:
王露生、夏一峰、章志荪、彭祉卿、徐元白、溥雪斋、查阜西、管平湖、姚丙炎、张子谦、刘少椿、杨荫浏、喻绍泽、吴景略。
到了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2 / 4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中国古琴文化与名曲赏析
2003 年 11 月 7 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 2 批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虽然古琴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传统文化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古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显得任重道远。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在 “琴棋书画 ” 作为古代文人的修心养性的四种方式里,琴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其地位有多
高。同时,古琴以淡雅、平和、通透、敦厚、清古、哀不伤、乐不淫却情志高远、浩然正气的特色使弹奏者、欣赏者潜移默化地消解人的内心浮躁与欲念。
古琴的表现力十分丰富独具特色。空弦音嘹亮浑厚,洪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高音区清轻松脆,犹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又如敲击玉盘;低音区浑厚有力,意蕴深邃。古琴历经千年而不衰,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枝奇葩。
琴曲内涵丰富,需要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深入学习古琴文化的同时也是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不仅如此,古琴文化博大精深,与佛道儒三家关系密切,同时兼具道德、音乐、养生等三大功能。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古琴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古琴文化的了解也只算得上是略懂皮毛,能够简单地说出古琴的发展历程、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化以及功能,但是对于深入地了解古琴文化的真正内涵还需漫长的学习与研究。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