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唐代平凉养马业.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代平凉养马业.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6/10/4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代平凉养马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代平凉养马业[摘要]历代养马,唐马最盛,这是众所周知的状况。后人对唐代有关马的研究是多不胜数,但都是着眼于大局,本文试图从唐代的一个监牧―平凉监牧着手,谈谈此监牧在唐时所具备的养马条件、养马状况,马业能够在这里兴盛的原因以及平凉监牧在唐代发挥的作用和对后代养马业的影响。[关键词]唐代;平凉郡;养马业;社会发展一、唐代平凉郡地理范围及自然条件据《通典》载:“平凉郡东至安定郡二百八十里,南至天水郡五百里,西至会宁郡四百里,北至灵武郡五百六十里。”唐代的平凉郡即原州,“大唐为原州,或为平凉郡,领五县:平高、平凉、萧关、百泉、他楼。”由此可见,古平凉与现今平凉市的范围大不相同,古平凉辖区大、范围广,自然条件优越,军事地理位置突出。唐代的原州属于关内道,即平凉郡,治所在平高(今宁夏固原).在古代,这里常常是兵家互相争夺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天然屏障六盘山,是西出长安北上的古道要冲。属暖温带阔叶林带,植被茂盛、物种丰富,利于草的生长。进入盛唐,气候温暖,由于河水的作用,土壤开始变的肥沃,水草生长茂盛,为养马提供了条件。唐人便选择在此发展官营马业。二、唐代平凉养马状况马政在唐代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有说“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时,陇右牧是最主要的军需马匹供应之处,而监牧就设在关内道的平凉郡。从唐初开始,养马主要分布在四个郡,即平凉、陇西、天水、金城,后三郡自汉以来,就是重点发展畜牧的地区。唐代前期能够在这四郡牧养马匹,正是充分利用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贞观初,唐廷把高祖李渊从突厥获得的两千匹马,以及于赤岸泽获得的隋代三千匹战马,全部迁到了陇右,便设置了边地监牧,在原州设置陇右群牧监,“监牧之制始于此”。平凉郡(治固原)是西北四大监牧之一。据资料载:“徙之陇右,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而弈世载德,纂修其绪,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匹,置八使以董之,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监牧之制实行后,马匹数量大增,朝廷在用人方面更重视能者,使得养马进一步专业化,这也促使唐代马政的发展更加完善。公元646年,李世民曾亲自到瓦亭视察了陇右马政,而平凉监牧对唐朝的贡献颇大。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仓皇北上,在平凉得到万匹马,并募得勇士500人,才有了后来的肃宗中兴。陇右牧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唐朝的政治和军事建设,可以说是唐朝的军马库。高宗和武则天时,战事少马政有所松懈,玄宗时,又开始重修马政。马匹数量曾达到四十多万匹,而平凉郡依然是主要的牧马区。唐时,政府开设四十八监,马场横亘四郡之地。牧业繁荣之景象,超过了每一朝代。“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西北监牧苑马因战争而被大量消耗。至德以后,监牧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唐代养马业形成了致命的打击,平凉郡的养马业也由于战争的冲击而走向末路。三、唐代平凉养马业兴盛的原因(一)统治者对养马业的重视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马政,“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唐太宗久经沙场,很重视骑兵队伍建设,以抗击西边的游牧民族,因此大兴马政。首先,大力兴办牧场,设立马政机构。设太仆寺、驾部、尚乘局和闲厩四个部门,专门管理马政。太仆寺权力最大,其“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之官属”。而尚乘局专门对皇家御用马匹进行饲养和管理。到唐玄宗时,重新重视马政。武则天时马政弛坏,玄宗意图恢复这一局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