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给老师的建议》,实在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专门为中小学老师写的。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给老师的建议》,实在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专门为中小学老师写的。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给老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他在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如《进步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淡老师的教育素养》等,因为这些是我在工作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全书给我的启发:
(一)、老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手段,宽容是精神,是一种美德。假设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假设我们甚至不能同有不同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假设我们和任何独立独行或标新立异的人无法沟通,那么我们就是没有学会宽容。我们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要具有宽容精神。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老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我们往往通过外部手段让学生读书,这些外部手段合起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逼”!用批评、教育、帮助、指导、训练、惩罚的方法来逼,或用褒扬、奖励、哄骗、引诱的方法来逼。外部手段往往有效,却没有长效。最持久的方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没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孩子。(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老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
师生共同学等,平等是有条件的,假设老师和学生都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出现,那么师生同时面对知识,,是一种气氛。老师和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会激发起很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老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教学才会更有效。师生共同学习,,尤其是师生的共同学习对老师课堂控制方式是个挑战。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老师应当和书籍结下“终生之缘”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天只有24小时啊!(P6页),确实,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教研、、、、、、书中所写:“怎样进展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连续地读书,,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假设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根底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粟。”(P7—8页)老师的时间问题是和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而亲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