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基于京沪高铁沿线高铁新城建设的调研和思考.pdf

格式:pdf   大小:56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基于京沪高铁沿线高铁新城建设的调研和思考.pdf

上传人:jllzaxwb 2016/10/8 文件大小:5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基于京沪高铁沿线高铁新城建设的调研和思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京沪高铁沿线高铁新城建设的调研和思考史旭敏摘要:本文基于对京沪高铁沿线有规划高铁新城或新区的11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和政府访谈,从规划面积、定位、站点选址、建设资金来源、与总体规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城市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地方政府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经营的手段,希望以高铁新城或新区为契机促成城市转型,同时也发现高铁新城或新区的规划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城市层级或者城市自身实力有关。通过调研分析,本文认为高铁的溢出效应虽然需要一定时间,但中小城市高铁新城或新区建设存在一定隐忧,增强城市本身实力以及合理的站点选址才是高铁新城或新区发展的关键。关键词:,自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开始,目前时速达到200km以上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8000km。到2020年,,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届时将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1]。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所带来流动要素的流通将改变中国现有的城市发展格局。高铁时代的到来具有深远的区域意义,包括城市体系的重组、产业的分工和升级、经济发展引擎作用、文化交融以及区域合作治理探索等[2-3],同时依附于高铁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势必会推动地方政府新一轮的城市经营行为,每个城市都希望利用高铁融入区域发展,吸纳技术、人才、资金等来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研究表明站点地区要发挥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需要符合城市空间发展趋势[4]。“鬼城”隐忧京沪高铁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中的“一纵”,2011年通车,目前运营速度达到300km/时,沿线共设24个车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按照经过设置站点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地级市统计①,,,%%。与此同时,京沪高铁的新城建设正经受着“空城”或者“鬼城”的质疑②,在全国“四纵四横”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其中尤以哈大线和京沪线密度最大,盲目的新城建设导致了部分新城人气缺失,基础设施闲置等问题。高铁以其快速、舒适的特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惯,也重塑了区域竞争格局。高铁对于城市发展来讲是一次机遇,因此高铁为核心的高铁新城或者新区建设成为了多数城市的选择。但是现有的高铁新城建设是否导致媒体所报道的“鬼城”,本文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给出自己的判断,同时对高铁新城建设提出一些思考。本次调研对象包含京沪沿线德州市、济南市等11个城市,高铁站全部为新建站。“同城化”进程,产业转移明显在全球化时代,城市的竞争力不再局限在城市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要素,而是取决于城市在区域中吸引各种要素的能力。京沪高铁作为影响国家区域格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对于沿线区域的整体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变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速了沿线“同城化”的进程。同城化不仅表现在缩短了城市之间点对点的距离,减少了交通出行的成本,同时高铁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