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江苏地税省级大集中30系统网上办税纳税申报.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地税省级大集中30系统网上办税纳税申报.ppt

上传人:yzhqw888 2014/10/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地税省级大集中30系统网上办税纳税申报.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知
尊敬的纳税人:
根据上级安排,我局计算机省级大集中系统将于7月27日上线使用,因此需要进行征管数据迁移及系统升级,现决定7月21日到24日停止办理一切涉税业务,请广大纳税人在7月20日前办理好本月相关涉税事宜,7月27日恢复正常办理涉税业务。同时,新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的使用我局将组织培训,请广大纳税人依照主管地税分局的通知参加。敬请互相转告。

昆山市地方税务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六日
—纳税申报
请到前台领取光盘并签名
网上报税网址:
-L-tax.
纳税人已完成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已完成税种鉴定、财务报表鉴定等

网上申报用户必须要有银行帐号,且网上申报税款只能通过银行扣款。如企业银行帐号不能使用,则要修改缴款方式或作废原网上申报记录进行手工申报。——适用于无账号、账号被冻结、账号未年检的单位
一、网上申报前提
1、只受理正常申报,不受理延期申报、稽查补税——申报表上所属期不
可修改
2、只受理按期申报.——因节假日影响造成顺延,只能全部顺延,不能对
单户进行顺延
3、只受理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申报方式,不受理5天,10天,或按
次申报方式
4、只受理正常户申报,不受理待注销户、注销户、未换证户、非正常户
的申报
5、受理有税申报时必须有涉税帐户,受理无税申报时可无涉税帐户
二、网上申报的范围
新办企业:在取得CA认证之前用软密码进行申报。
税务管理码:32058300+原微机代码(共15位)
例如:320583009500708、320583008303616
密码不变为老系统登录密码。
如果企业软密码遗失,企业可凭税务登记副本、个人身份证、书面申请书加盖公章到税务机关进行软密码重置。
CA用户:用数字证书登录
三、登陆方法
四、网上申报注意事项
1、通用申报表:可以申报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的所有税种。苏州不用
专用申报表:必须在专用申报表中申报。如果鉴定是专用申报表,在通用申
报表中则无法选到该税种。通用申报表15号后还能看到,专用
申报表过了15号就看不到了。
注意:过了申报期后专用申报表将不在申报界面上列示出来,纳税人不能
使用专用申报表进行申报,只能上门进行申报。
2、财务报表默认的文件类型: .xml
3、纳税人提交申报表后,提示“提交成功”,可是在已提交列表中没有,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点击一下页面上的“刷新”,刷新后如果还没能在已提交列表中看到申报的报表,那就可以肯定提交没有成功。此时重新申报不会造成重复申报。
四、网上申报注意事项
4、申报完后, 隔几天要登录查看申报状态,如果是审核未通过要及时与税务机关联系了解没有通过的原因,修改申报表后再次提交。如发现未入库或部分入库则要及时查询银行余额是否充足,并与税务机关联系。
5、,与原网上申报系统不同。
五、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申报
两种报表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普通算法)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表(特殊算法)
汇总申报代码
所得项目代码
所得项目名称
100
010001
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2000)
010002
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4800)
010003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多处取得工薪收入,由单位代为补交)
010004
工资、薪金所得(用于教育部门进行科研酬金专项申报,税率5%)
010005
工资、薪金所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上调工资补发)
010006
工资、薪金所得(扣缴单位在月内多次发放工薪,补充申报)
400
040001
劳务报酬所得A(税率20%)
040002
劳务报酬所得B(3%预扣)
701
070101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A(20%)
070102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B(20%减半征收)
070103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C(税率5%)
801
080101
财产租赁所得
802
080201
财产租赁所得(%)
901
090101
财产转让所得(税率20%)
090102
财产转让所得(附征率3%)
090103
财产转让所得(附征率1%)
汇总申报代码
所得项目代码
适用申报内容
07010111
00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
002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特定行业工资薪金税款”的计算
003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内部退养,取得一次性补偿”的计算
004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