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论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 工处理的技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三部分内容。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第一部炮制学专著1、 发霉
2、 虫蛀
3、 泛油: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 地反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4、 变色
5、 变味
6、 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因与干燥空气接触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 象。
7、 潮解:指某些盐类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现 象。
8、 粘连
9、 腐烂
贮藏温度要求:15-20°C
贮藏湿度要求:炮制品含水量7%~13%,环境相对湿度60%-70 =
产地加工:指在产地对原植物、矿物或原动物中采集的药用部位进行的简单加工处理,使之 成为原药材的过程。
植物、动物或矿物采收药用部位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中药饮片制剂中成药或汤剂0
四种主要的净选方法
风选:了利用药物和杂质的比重不同,主要去处混存的杂质。
筛选:根据体积大小不同,对药材进行大小分档。
水选:利用溶解性质的不同,主要除去粘附的杂质。
挑选:利用外观性状的不同,主要除去变质的部分。
传统认识:去皮免损气、去心者除烦、去核免滑、去芦免吐、去瓢免胀
狭义的饮片: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形状。
广义的饮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的所有药物。
药材软化的质量要求: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药材软化的检查方法(看水头)
1、 刀劈法:质地坚硬的药材
2、 指掐法:团块状药材
3、 穿刺法:粗大块状药材
4、 弯曲法:长条状药材
5、 手捏法:不规则的根及根茎类药材 饮片的常见切制类型
1、 极薄片:,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
2、 薄片:l-2mm,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
3、 厚片:2-4mm,质地松泡、黏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
4、 直片:2-4mm,性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要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
5、 斜片:2-4mm,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
6、 丝:2-3mm (细)> 5-10mm (粗),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类的药材
7、 段:5-10mm (咀)、10-15mm (节),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
8、 块(丁): 8-12mm3,煎熬时易糊化的药材
饮片的常规干燥温度: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80°C
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超过50°C
掌握药物(21)
莱服子
饮片品种:莱龈子、炒莱龈子
炮制方法:清炒法一炒黄
炮制作用:
1、莱龈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2、炒莱殖了:主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山楂
饮片品种: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
炮制方法:清炒法一炒黄,炒焦,炒碳、
炮制作用:
1、 山楂:长于活血化瘀
2、 炒山楂:长于消食化积
3、 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
4、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知止血、止泻的功能
干姜
饮片品种:干姜、炮姜、姜炭
炮制方法:清炒法一砂炒,炒碳
炮制作用:
1、 干姜:长于温中回阳
2、 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3、 姜炭:长于止血温经
斑螯
饮片品种:斑螯,米炒斑螯
炮制方法:米炒
炮制作用:
1、 斑螯:大毒,外用攻毒蚀疮
2、 米炒斑螯:毒性降低,可内服,以通经、破瘙散结为主。
炮制原理:
斑螯素在84°C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C,米炒时锅温为128°C,正适合于斑螯素的 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螯焦化。当斑螯与糯米同炒时,由于斑螯均匀受热,使斑螯 素部分升华,部分被米吸附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降低。其次,斑螯成乌黑色,单炒难 以判断炮制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
马钱子
饮片品种:马钱子,制马钱子
炮制方法:砂炒
炮制作用:
1、 马钱子:大毒,外用
2、 制马钱子:毒性降低,可内服 阿胶
饮片品种:阿胶,蛤粉炒阿胶,蒲黄炒阿胶
炮制方法:蛤粉炒,蒲黄炒
炮制作用:
1、 阿胶:长于滋阴补血
2、 蛤粉炒阿胶:长于益肺润燥
3、 蒲黄炒阿胶:止血安络
大黄
饮片品种: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
炮制方法:酒炙、炒碳、醋炙
炮制作用:
1、 生大黄: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
2、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3、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瘀功效
4、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止血作用增强
5、 醋大黄:消积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