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中美汇率博弈问题的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1,542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美汇率博弈问题的研究.pdf

上传人:beny00011 2016/10/14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美汇率博弈问题的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广西大学或其它单位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广西大学。本人授权广西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授权。□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作者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I中美汇率博弈问题研究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趋势逐步加深,世界贸易飞速增长,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作为世界经济政治大国的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加深,双方利用各种政策手段在贸易、货币、税收等领域展开较量,引发其他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汇率方面,中美争端的焦点集中在人民币币值的确定上。美国从2002年开始就声称人民币被低估,导致中美贸易中美国长期维持贸易逆差,进而使得美国国内失业严重、产品滞销等问题,同时采取行动逼迫人民币升值。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迫使下,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率改革,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上升2%,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经升值约32%。这一结果标示着中美汇率博弈中中方的劣势地位,虽然有造成损失,但损失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以汇率博弈机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中美汇率博弈状况,发现影响中美汇率博弈结果的因素可能为中美经济总量差异、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中美通货膨胀差异、中美利率差异、中美进出口差额,此外,中美军事差异和中美政治影响力差异等也会对中美汇率博弈结果产生影响。针对这些可能使中国在中美汇率博弈中处于劣势的因素,本文选择前面五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做了实证分析,发现中美经济总量差异、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中美通货膨胀差异、中美进出口差额对中美汇率波动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来说是显著的。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对策与建议,力求能缩小中美在上述领域内的差异。关键词:中美汇率博弈IITHE SINO-. EXCHANGE RATE GAME RESEARCHABSTRACTFrom the 21th century 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world trade grows rapidl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more and more quickly.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 two nations of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ies and political powers, is grow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y launched the contest via all kinds of policy instruments on the fields of trade, currency, taxation and so on, which caused great concern in other countries. In exchange, the focus of Sino-. dispute focused on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RMB. Since 2002, the . began to claim that the RMB is undervalued and that it resulted in a long-term trade deficit of ., then came the problem of a decrease of employment, product unmarketable,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 forced RMB to appreciate. Under the press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