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届次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主要事件第一届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届1922年7月16日-23日上海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第三届1923年6月12日-20日广州实现国共合作第四届1925年1月11日-22日上海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第五届1927年4月27日-5月9日武汉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第六届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莫斯科制定了中国革命路线第七届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第一届至第七届党代会概况第一届党代会会址上海市卢湾区黄陂南路374号第一届党代会最后一天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第二届党代会会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第三届党代会会址广州恤孤院路3号第四届党代会遗址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二百五十四弄二十八支弄八号第四届党代会遗址上海市政府颁发了沪府1987年106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遗址”是虹口区东宝兴路二百五十四弄二十八支弄八号,原来这里是一幢三层楼里弄房子。第五届党代会会址武昌都府堤20号第六届党代会会址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塞列布若耶别墅第七届党代会会址陕西延安杨家岭会场中国共产党成立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刘仁静邓恩铭张国焘包惠僧周佛海陈公博马林尼克尔斯基中共“一大”代表共15人,国内代表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国际代表2人,分别来自荷兰和前苏联。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秋收起义遵义会议会址1937年在9月9日湖南秋收起义发动,起义从进攻中心城市为目标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0月7日,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北麓的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7年5月毛泽东与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7年7月7日在中的卢沟桥发生了中日军事冲突,即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中国人民也就此展开了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的八年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 1938年5月中的8天9夜,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2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反内战动员大会。在历经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同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翻开新的篇章。图为朱德总司令在大会上讲话。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 1927年3月,毛泽东在董必武等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6月19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秋季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国革命工农红军红军长征胜利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等地,结束了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图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在陕北。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役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10月15日攻克锦州,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第二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第二阶段,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孙元良兵团等;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第三阶段,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第三战役: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年11月29日打响,从12月22日起,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部署展开。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