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2行政文.doc

格式:doc   大小:11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2行政文.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6/10/19 文件大小:1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2行政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四、复杂地质条件下密集洞室群的设计与施工小浪底水利枢纽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要求在正常运用水位下的总泄流能力不小于17000m3/s,在正常蓄水位230m时,总泄流能力不小于8000m3/s。由于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土石坝挡水,故只有采用以隧洞为主的泄流方式。同时,装机6′300mw的电站采用典型的岸边引水式三洞室布置地下厂房方案。又考虑到地质地形条件限制和水库调水调沙及进口防淤堵的要求,最终形成了小浪底枢纽进水口集中,出水口集中,泄洪、排沙、引水发电等洞室群集中布置的独特枢纽布置型式。加之交通洞、排水洞、灌浆洞、施工洞、吊物井、通风井、电缆井等,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左岸单薄山体内,就形成了在不同高程布置、平面上纵横交错的大小一百多条隧洞、斜井、竖井等组成的密集洞室群,实属水电工程中所罕见。部分洞室间距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如发电引水洞和泄水洞群在立面上斜交,交叉段围岩最小厚度仅8m,致使施工十分困难,施工安全问题突出。,,,,最大开挖直径近20m;′(宽′高);还有主变室、明流洞等,均属大型洞室。加之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四组结构面切割,层面又近于水平(倾角一般8~120),更增大了开挖难度。开挖施工中锚杆、挂网喷砼支护工作量巨大,超挖难以控制。据统计初2期施工的导流洞平均超挖61cm,砼超填量达35%。以后施工的洞室超挖控制较好。另外,开挖爆破还要考虑对相邻洞室施工安全的影响,需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地下厂房是小浪底最大的地下洞室,上覆岩体厚70~110m,其中有四层泥化夹层,对顶拱稳定十分不利。但其边墙、顶拱全部采用柔性支护,特别是顶拱采用325根25m长的1500kn级预应力锚索配合锚杆、挂网喷砼作为永久衬砌,技术先进,大大节约了工期和投资。监测资料表明,运行安全可靠。为确保洞群围岩稳定、施工质量和合同工期,采用了如下方法:多臂钻钻孔,光面爆破,适时锚喷支护(局部地段锚喷加网或钢拱架支护);加强地质予报、地质素描和围岩监测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采用系列台车进行钢筋绑扎、砼衬砌和灌浆作业;p3软件制订网络进度计划等。据统计,小浪底地下工程石方洞挖高峰期平均强度达10万m3/月,,。泄洪排沙系统砼工程在绝大部分为结构砼的条件下,从1996年11月至1997年8月,连续10个月实现浇筑砼超过10万m3,其中,。五、由导流洞改建的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为满足泄洪排沙的运用要求,小浪底工程9条泄洪隧洞分三层布置:高位布置的3条明流泄洪洞、位于发电引水口下面的3条排沙洞和由导流洞改建成的前压后明带中闸室的3条孔板消能泄洪洞。若按常规方法把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3水头达140m,洞内流速将达48m/s,且洞内水压力很高,为防止压力水渗入含有泥化夹层的单薄岩体,衬砌设计十分困难。因此,改建导流洞必须采用特殊的措施。经反复研究和论证,小浪底工程设计采用了孔板消能泄洪洞的改建方案。每洞在洞身上游压力段设置三道孔板环,孔板环内径分别为10m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