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研究提出改进我国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政笫建议。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就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展开研究。文章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论文选题的创新。“三农”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发挥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落实支农政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尤其要注重资金效益的发挥。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做法及其经验与不足。三是数据、实例资料的创新。本文引用最新的数据,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分析、归纳总结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由于本人专业知识深度及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相应的对策建议也不是很丰富,希望以后能够做进一步的研究,为改进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更好地政策建议。鉴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及农业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国普遍对农业进行财政支持,并制定了许多财政支农政策。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财政支农政策,而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支农政策效果。建国以来,财政支农支出总体呈增长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基本建设、完善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分类比较混乱,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笔者借鉴邱胜平老师的观点,将财政支农资金初步分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抗灾救灾类资金、生态环境建设类资金、结构调整类资金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管理服务类资金、农村发展类资金共六大类。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主要方向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林业、水利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业科研与推广投入、农村教育、卫生支出,扶贫支出,农村社会救济支出等。这些财政投入,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减轻了贫困问题,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村教育、医疗的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2内容摘要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虽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总量(绝对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其所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的财政农业投资与农业对GDP的贡献也不匹配,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投入差距也比较大。(--),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安排不尽合理。我国支农支出中行政事业费比重过大,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是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另外,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民直接受益的投入少,农业补贴范围大而分散,补贴的效果较差。农村教育与医疗的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我国农村的教育与医疗状况都不容乐观,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普,使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资金投入渠道和管理部门看,我国财政支农的资金注入渠道较多,涉及的资金管理部门也多,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不能形成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从管理模式看,我国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目前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模式,即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监督,易产生腐败现象,,地方配套资金难以真正筹措到位,甚至挪用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农转非”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资金使用的监管方面看,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一是财政部门滞留财政支农资金。二是缺乏科学论证盲目立项,造成财政支农资金的浪费损失。三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向失准,超出财政管理范围,造成财政支农资金的流失。而且实际操作中的多头监管,造成财政支农资金实际上监管职能缺位。许多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的国家,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及监管方面都有着相对成熟有效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财政支农资金一般比较充足。其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约为30%~50%。其支农支出结构也较为合理。针对农产品价格容易发生波动的弱点,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一直将保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作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指标。农业基础设施是搞好农业我国财政支农赉金使用与管理研究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