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肠道菌群与微生态制剂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7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肠道菌群与微生态制剂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2 文件大小:9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肠道菌群与微生态制剂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肠道菌群与微生态制剂
第一页,共26页幻灯片
主要内容
菌群失调的定义、类型、相关检查
菌群失调的治疗
不同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比较
第二页,共26页幻灯片
正常肠道菌群概况
1000~1150 种菌种,1013~1, 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大豆糖等
合生元/素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第十二页,共26页幻灯片
乳酸菌(厌氧)
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
无芽孢、G+细菌的总称。
主要应用的有双歧杆菌属、 乳杆菌属、粪链球菌等。
在微需氧或厌氧条件下产生乳酸,调节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酸碱度及各项有益菌群的比例。
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益物质,如乳酸菌素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生长。
耐酸、不耐热。
微生态制剂的品种及特点
第十三页,共26页幻灯片
芽孢杆菌(需氧)
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 G+细菌
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以孢子的形式进入肠道并在消化道的生境中由休眠状态复活,在短期内繁殖成优势种群,可以消耗肠道中氧气,造成一种利于有益菌生长的厌氧环境。
可与乳酸菌混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获得较好效果,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 pH值,间接抑制其他致病菌生长。
耐酸、耐盐、耐高温(100℃)
微生态制剂的品种及特点
第十四页,共26页幻灯片
生理性真菌(需氧)
布拉德酵母菌。
酵母菌群进入肠道后在肠道内膜迅速吸附和定植,倍增繁殖,能够显著改善肠道的菌群比例,参与消化道内的代谢,具有广泛的酶活性,特别是对复杂的细胞壁结构物质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布拉酵母菌还可在肠道中产生一种针对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杀菌菌素。
不耐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微生态制剂的品种及特点
第十五页,共26页幻灯片
芽胞菌可提供厌氧环境,利于其他有益厌氧菌( 如双歧杆菌) 生长,同时抑制需氧性病原菌的生长; 乳酸菌可提供酸性环境,有利于喜生长在多糖偏酸环境中的酵母菌的生长,同时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
可制备不同益生菌组分药物,也可采用不同益生菌制剂的联合应用,如含厌氧菌制剂与含芽胞杆菌的制剂联合等,使益生作用达到最大化。
微生态制剂的品种及特点
第十六页,共26页幻灯片
第十七页,共26页幻灯片
第十八页,共26页幻灯片
微生态制剂服药注意事项
①不宜用热水送服活菌制剂, 应用低于 40 ℃的温开水送服。培菲康、整肠生均可将胶囊打开后药粉溶于温开水或奶送服。
②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应在 2 ℃~ 8 ℃冷藏
③不能与抗生素、磺***类等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若病情需要必须合用时,一定要分开服用, 大约要间隔 2-4 h 。但死菌制剂和酪酸菌均可与抗生素等联合应用。
④不宜与吸附剂如活性炭和收敛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鞣酸、药用炭及酊剂、蒙脱石散同时使用,因为它们能抑制、吸附活菌,而减弱或降低疗效。
⑤对牛奶过敏者,应避免服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
第十九页,共26页幻灯片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第二十页,共26页幻灯片
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
酪酸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故可与抗生素同用
整肠生对黄连素、氨苄西林钠、乙酰螺旋霉素等耐受,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不敏感,可以同时使用;而对环丙沙星、诺***沙星、呋喃唑***、亚***培南 / 西司他丁不耐受,不宜同时使用。
聚克(复方乳酸菌胶囊)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可以合用并产生协同作用。
金双歧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则不应同时服用。
第二十一页,共26页幻灯片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当机体处于易感状态时,有些益生菌株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如婴儿、机体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 如 H I V感染者) 。
鼠李糖乳酸杆菌似乎更易转变成致病菌,需要引起注意。
有引起感染的个例报道:
1例 74岁的老年女性患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有肺炎和脓胸,进而又并发肝脓肿。在该患者的肝脓肿中分离出鼠李糖乳酸杆菌,该菌株与其长期饮用的益生菌奶中所含的鼠李糖乳酸杆菌相同。
1例 67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患有二尖瓣狭窄,在 1次拔牙后引起心内膜炎,其血培养结果为鼠李糖乳酸杆菌阳性,并与该患者所服的益生菌胶囊中的菌种一致。
第二十二页,共26页幻灯片
参考文献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2009
.[J] 医学综述, 2014 :20(3):468-471
.[J] 河北医药, 2015:37(1):108-110
.[J] 传染病信息, 201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