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页 共 24 页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得学问,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老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日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老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晰了,学生已经没有爱好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当刚好检查,刚好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数学读书笔记(2) | 返回书目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著),感受颇深。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殊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别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详细数学学问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别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深化的揭示隐藏在数学学问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 讲深。这就是指,老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呈现活生生的数学探讨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学问;老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整个吞枣,死记硬背;老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驾驭详细的数学学问,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化领悟并渐渐驾驭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学问的驾驭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实力、数学素养,获得多角度思索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索和解决问题。基本学问的驾驭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得才是最终目的。法国教化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觉真理。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验,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知的,只能参加和体验。因此,老师要变更以书本学问、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学问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相识,并转化为实力的原动力。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老师的提问,若是简洁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索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摸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缄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万籁俱寂,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起先抖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起先找寻答案,缘由是他们缺乏思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索实力几乎丢失了。学生的思索来源于何处?答案是老师的启迪和培育。我们做老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气用到让学生驾驭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索,渐渐发展到不会思索,最终遇到问题也就不情愿思索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 要教给学生肯定范围的学问,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慧。而我们不少老师往往忽视了其次点,认为学生驾驭了学问自然就聪慧,其实不然,一个新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慧学生。那么这种聪慧在于老师的启迪和培育。现在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育学生的思索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