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诺贝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诺贝尔创造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的复述.
品析文字,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奉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诺贝《诺贝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诺贝尔创造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的复述.
品析文字,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奉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诺贝尔创造炸药的困难过程和诺贝尔的辉煌业绩。
2、品析文字,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1、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斯德哥尔摩,?
2、播放诺贝尔奖颁奖盛会,感受其隆重。
3、齐读第一段。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
精读感悟
1、齐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创造,最突出的创造是炸药。他为什么会想到要创造炸药呢?(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非常艰辛,就想创造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创造动机来自于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虑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自幼立志研究炸药,和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经过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创造了固体炸药和雷管.
不惜生命,创造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学生简要地说诺贝尔创造炸药的整个过程.
相机板书:液体炸药-固体炸药、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那么,在诺贝尔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诺贝尔为了创造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预设A:
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但诺贝尔并没有气馁。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不顾危险,还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矢志不移.)
评价:是呀,炸死弟弟,这对诺贝尔来说是何等惨重的代价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诺贝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矢志不移)
预设B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可以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从中看出实验漫长而艰辛,表现了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
失败并不能摧垮他的信念! 一次、十次、上百次、甚至是几百次,面对这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他仍然百折不回!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预设C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挪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假设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
评价:a紧张得让人窒息!
b仿佛真让人听到了那怦怦的心跳声。
(2)引导:“怦怦直跳”说明此时的诺贝尔确实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忧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