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621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2/3/5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ɡài shù)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惯与品格(pǐngé),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第1页/共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 (2)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再社会化是指改变原已****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quèlì)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在再社会化的背景中,社会化的过程一般更加集中、更加紧张,其目标是人的改造,而不是人的形成。”
两种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再社会化: (1)强制性的。这是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来实施的再社会化过程。(2)非强制性的。这类再社会化多是由于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或生活方式陡然改变造成的。
第9页/共41页
第九页,共42页。
3、反社会化

社会学家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之为不完全社会化或顺应不良;而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主要有两种类型: (1)无理性型。这类反社会化的结果是有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诸如惯偷、江洋大盗、娼***、破坏分子等都是反社会化的个体,这些人在“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公认的规范相对立的,并且其行为也直接危害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2)有理性型。结果不利于(lìyú)社会上少数人而利于(lìyú)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表面看不利于(lìyú)现在却有利于(lìyú)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社会化,是有理性型反社会化。比如,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为人民的利益而举行的造反、罢工、革命,都是这类反社会化的典型表现。它“反”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的“奴化”。
第10页/共41页
第十页,共42页。
第二节 社会化的影响(yǐngxiǎng)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如果仅仅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没有(méi yǒu)适当的社会条件,个人的社会化将无法实现。
狼孩(lánɡ hái)的故事
第11页/共41页
第十一页,共42页。
二、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泛指遗传因素以外的所有影响因素,是个体(gètǐ)社会化的决定因素,它把遗传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第12页/共41页
第十二页,共42页。
社会(shèhuì)文化
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社会经验
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其群体建立(jiànlì)社会联系。
第13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2页。
前苏联与美国(měi ɡuó)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
第14页/共41页
第十四页,共42页。
家庭(jiātíng)
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yīlài)最强。
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从儿童一出生家庭就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地区在内的多种社会特征,都将对他日后的社会化发生有力的影响。
第15页/共41页
第十五页,共42页。
由父母及其他亲人构成的家庭是婴儿获得(huòdé) 情感和生理需求最为现实的社会环境
第16页/共41页
第十六页,共42页。
学校(xuéxiào)
学校(xuéxiào)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 学校(xuéxiào)长期的系统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无以替代。 学校(xuéxiào)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
第17页/共41页
第十七页,共42页。
第18页/共41页
第十八页,共42页。
同辈(tóngbèi)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yuányīn)在于: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
第19页/共41页
第十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