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2、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杜鲁门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使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4、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美国于1947年提出的援助西欧复兴的计划,它的正式名称是“欧洲复兴方案”。由1947~1949年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因此得名为“马歇尔计划”。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这一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其主要内容是:美国拨款一百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生产的战略物资;设立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英、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土耳其共16国相继接受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订双边协定。马歇尔计划原定为5年(1948~1952年),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这幅照片反映了1947年杜鲁门(右四)、马歇尔(右五)在内阁会议中讨论马歇尔计划时的情况。
5、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结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优势。(美攻苏守)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美国侵略越南南方
越南美莱村惨案发生前
1954年以后,美国为了取代老殖民者法国在越南的地位,开始在越南南方扶植亲美傀儡政权。可是南越亲美傀儡政权在越南南方人民的打击下,岌岌可危。于是,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的“特种战争”,妄图在18个月内“平定南越”,但没有取得成功。1965年,美军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的连续轰炸;同时,直接派出大批军队侵入越南南方,把侵略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血腥镇压越南人民的抵抗运动。1968年3月,一群美军闯入越南南方美莱村,在此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越南妇女、儿童。图为美莱村村民们在被屠杀前的瞬间。她们在感到不测之祸即将来临时,彼此战栗着搂成一团。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苏军占领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