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从一笔一划起先,练习楷书,尤其重要。悬针、垂露、长横、短横、撇、捺、点等,都要逐一练熟,然后运用到详细的字中,稍加留意笔画位置的支配,写出的字就显得有章法了。另一方面,初学者在学习时因为急于求成,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写字上,却很少花时间去想,很多错的地方就无法订正过来,只是一遍一遍进展无用的重复,得不偿失。应此在学习书法时,我们不仅要写,还要想,刚好临帖把错误改正过来,水平才会有提升。所以,书法学习必须不能“急”。
篇二:学习书法的感悟
学习书法的感悟
我视书法为管用技能,不是神奇的为了知名的附属行为,和美术、平面设计一样,为了应用。从外行看来,学美术、画画、设计什么的,似乎挺风光,其实都一样,你深化踏实的去追求和别的生存技能都一样,学艺术的应当有这种平常心态。
好比旅行社导游,门外人看来比拟风光,真正一干才知道:的确很垃圾。大浪淘沙,真正踏管用心去学去追求必有回报,心浮气躁乃门外人也。
我见有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当教师,号称自己学过书法,但是并没有学出来,反倒了解不少书法的条条框框,以此指导学生误人子弟。启功有“书法破除迷信十三讲”,说的很经典。书法的条条框框,只要自己没学到家,以此指导别人,反倒是纯真学子学习的障碍。
印刷体是标准字,其实一般人就是印刷体的共性法度程度也难以企及。 有人说,田楷写的像印的一般整齐标准。一个书法家听到这句话,不知作何感想。
申申曰:书法艺术熬炼感官,门外汉感官太一般,视察不敏锐,他看不出好的楷书和印刷体有那么多微妙的天壤之别。好的楷书微妙精深,不是深化去学,难以感悟与印刷体的不同。好比作诗,一般人感觉诗和顺口溜没莫区分,但是,区分大了去了。
我感觉古代的字,在宋朝以前根本没有工整的楷书。宋代人也不写工整的楷书。
唐楷那是石碑字,后世宋元明清临摹石碑字,越来越工整,就形成了工楷。其实古人原始的字不是那么工整,事实上应当是敦煌藏经洞、智永真草千字文那种风格的楷书。兰亭序就已经算是楷书了,兰亭序里面有些字就是楷书,我感觉古代无工楷,唐碑之前无工楷。
其实欧阳询的梦奠卜商帖和行书千字文可以窥见他日常书写绝非田英章工楷的风格。后世学书法慢慢工整精深就产生了工楷。
楷书形成初期的刚从隶书转变成楷书阶段的字,也就是魏晋时期王羲之他们那个时代的字是最自然的书法。道法自然,所以一代书法圣人也是时代使然。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