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向着隔夜的黎明歌唱灰太厚,一时会遮住光芒。认识一个人,有时要隔无数个黑夜。才能站到黎明。茨维塔耶娃。这个诗人的名字气流从一百年前遥远的俄罗斯呼啸而来。读她,反反复复,一年。一回回想写她,一提笔,就放下,感到遥遥无期。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写完,有多少力气用多少力气。谨向她致意。想象力/创造火焰向来喜欢轻盈的物质,去年的干树枝、花环、言语。我是凤凰,只在烈火中歌唱!―《别人不要的东西……》精神一旦长了翅膀,注定喜爱飞翔。2不知是出于天性,还是出于选择,有的人为了随时打开翅膀,宁愿荒废双脚。茨维塔耶娃就是长翅膀的人。她的翅膀叫作:想象力。“想象同样是生活。”“我对自己看重的一点……可以说是想象力。我没有多少天赋才能:我不会推理论证,不会生活,可是想象力从来没有背叛过我,将来也不会背叛。”“想象同样是生活。界线在哪里?什么是现实?一切被剪掉了翅膀的生灵,都适于用现实的名字来称呼。”“我的想象总是跑在前面,我使尚未开放的花儿开放,我粗暴地触摸最温柔的东西,这件事我是不由自主地做的,不能不做!”想象,是茨维塔耶娃文字出现得高频率的一个词,是她在描述自己时拣选的最有信心的一个词,这个词几乎是她对自身唯一的自信。一个人活在世上可能至少有三个样子。一是现实的自己,一是他人看出来的自己,一是理想中的自己。三者之间,可能重合,也可能完全不一样。3外部和内部,茨维塔耶娃文字之镜中看出的两个自己,集自卑与自信于一身。外部的自己,是肉身的性格的现实的情感的那个。茨维塔耶娃不自恋,她还很诚实憨直地用文字对外部的自己做了实在说明,读出来就是三个字:不满意。她不满意外部的自己。“红扑扑的面颊,圆鼓鼓的脸蛋,壮实的身体,完全不适合她所渴望拥有的浪漫形象。”她倾慕同时代的另一位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不知道除了诗歌,会不会还因为她觉得阿赫玛托娃优雅的样子更像一个女诗人?对于写作者来说,文字刻画的某些形象带有自画像性质。即使是在恋爱中,茨维塔耶娃也多次将自己比喻成“小男孩”,而非别的。作为阅读者,在读过关于茨的九本书之后,逐渐感到茨真的是人文合一,她实在并不需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样子,她的“小男孩”形象别具风格,她的戴“斗篷”骑"红骏马"“小男孩”般的“亚马逊女战士”形象,有一种天然的原始猛,既区别于刻意造作的女人,也不同于?攘沧猿值呐?人,大刀阔斧是另一番壮美,并不独男人所有,女人也可以有。她之为她,像她钟爱的破折号。茨维塔耶娃性格有山峰般的棱角。童年时代,她就敏锐感觉到自己的性格不是玲珑讨喜的一类。“我是我母亲的大女儿,但她不爱我。她以我为傲――爱的却是次女。”直至长大,她也一直耿耿于怀于母亲对儿时自4己的疏离,她明白,这种持续到她成年之后不讨喜的性格也许出于她的天性,“一切在于,我天性喜欢狼,而不是羊”。偏于阳刚的烈性的激进的直性子,让茨在成年的人际交往、情感生活等等方面都历尽磨折,呈现出一种屡败屡战的人生态势。这似乎像一轮轮受难的宿命,而她始终忠实于自身性格的棱角,这些棱角长成她体内的肋骨,纵然一次次被命运的车轮推来碾去,她也不肯摘下棱角。一根也不肯。她不满意外部的现实世界,这不奇怪。一个诗人的现实遭遇,往往就是一出人间悲剧。就像天使折断了翅膀而不得不在大地上匍行,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往往令人无忍卒目,这情形,不分国别,性别,时代,似乎全世界的诗人都一样。茨维塔耶娃作为诗人,不能逃脱。“没有面粉,没有面包,跟邻居借了一普特土豆,只剩下12磅放在书桌下边,这就是全部储存了!……靠施舍的午饭(给孩子们的)活着。”现实世界的茨维塔耶娃,形同婴儿面对刀剑,似乎一直在受到追杀。这不是由具体的某个人某种武器或某种疾病引起,而是整个的生存处境,政治,时局,战争,分离,贫穷,孤独,对于口腹来说,一首诗不如一片面包。再伟大的诗人,也逃不过饥饿的空袭,除了写诗,还得吃饱。活着太难。5人如蚁,负重而生,何来如意?想象力,是茨维塔耶娃所认识的内部的自己。这个自己,美如神。据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换言之,每个人都曾经有成为天才的可能。实现这种禀赋,就像阿里巴巴对着藏满珠宝的山洞念出咒语,这个咒语,须要穿透种种现实的阻障,不偏离它最强大的能量磁场,这个咒语,其实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说过的那一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的禀赋,并且让这禀赋在世上作光和盐,也许是人之为人的第一要义。茨维塔耶娃不吝于用荆棘一样的字眼来来形容自己,比如贫穷,胆怯,孤独,……,庆幸的是,她也同样清醒地认识到属于自己的光芒与能量所在,不在任何别处,完全集中于活跃的脑部运动,以及热腾腾的心灵空间。这个由头脑和心灵产生并建构出来的想象世界,蓬蓬勃勃地立在现实的对面,像七月的热带雨林,雨水充沛,不竭不止,哗哗哗地从她的思维意识顺着笔往纸上泼,倾盆流淌。想象力,就是茨维塔耶娃文字世界惊人的必杀技。6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