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与环境的机会和教师指导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在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教师、其他幼儿之间发生着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中平等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的。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同教师应一样作为主体出现。教师并不是发号施令的“万事通”,而是应以平等的方式同幼儿进行交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成为幼儿学习互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才能发掘幼儿身上的强点、亮点、闪光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才能。“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适时、适当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这将使“区域活动”发挥它应有的功效,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与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是有所区别的,“区域活动”中是以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师幼互动过程。那怎样才能实现“区域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呢?一、要创设能激起师幼互动的环境1、材料准备区域中的材料除了教师自己提供,也可以发动家长或者由幼儿来收集。教师要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兴趣所在投放材料,并要不断增添、更换,调节操作的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在科学区投放吸铁石、弹簧汽车等,让幼儿发现吸引力、弹簧性质;教师也可同幼儿共同商量:“你们想在区域活动中玩什么?”幼儿也分别说出自己的意愿,有的想开设肯德鸡店,有的想开设表演台等。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幼儿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拼图区的拼图,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画,自己制作;超市区可以发动家长提供一些可再利用的废物,例如空的牛奶瓶、易拉罐、食品袋等,丰富其内容。只有教师与幼儿投入大量心血的环境中,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持续的热情及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2、心理环境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区域环境,但重要的是要开设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这活动中千万不能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他们,应作为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他们到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例如在“区域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这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两位小朋友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两位小朋友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你要小心,我要炸掉你了!”,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情感:“保佑呀,我要六!”、“哈哈,我炸掉你了”、“再给你一次机会”等等。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大胆地发表了他们的意见,自然流露了他们的情感。正是这种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才引发了较好的互动。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做到支持、合作与引导1、共同合作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一些探索还不能够独立完成,因此需要教师的共同合作。例如:“区域活动”操作区中的拼图游戏,幼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