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docx

格式:docx   大小:272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docx

上传人:森林书屋 2022/3/10 文件大小:2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
监测技术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5
精品文档
苏州轨道沉降)



坑底回弹与隆起



爆破振速监测



地下水位



支撑轴力



周边地表沉降



周边建(构)筑物变形



地下管线变形



注:▲为必须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
监测方案的编制
建设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对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基坑
与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相邻环境详尽调查,并与监理单位、测监单位、
设计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和道路监管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在监测方案编制须前对影响区内的所有建 (构)筑物、管线进行初期调查,
形成施工前建(构)筑物、管线状况的初始调查资料。
监测方案的编制须依据或参考以下规范、规程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1)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土建标段施工图设计资料;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0)《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 CJJ/T76-98;
(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6)国家现行的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监测方案应在工程施工前编制并通过评审后执行,方案内容应包括:
(1)工程概况及特点描述;
(2)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3)监测项目、内容;
(4)监测点布置与埋设要求;
(5)监测点观测及精度要求;
(6)监测时限及监测频率;
(7)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8)监测过程控制管理;
(9)成果反馈和信息化施工;
(10)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的组织安排;
(11)应急预案;
(12)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
精品文档
各监测项目技术要求
地表沉降
(1)监测仪器
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套铟瓦尺。
2)监测实施
基点设置
水准点的型式和埋设参照三、四等水准点的要求进行,其数目不少于3个,
对水准点每1个月1次进行联测、校核。水准点在首次沉降观测之前 1个月埋设
好。
②监测点的埋设
硬化面地表沉降点的布设,应先采用钻孔的方式,然后在地表打入不小于Ф
14的螺纹钢筋至原下卧土层(长度应不小于 800mm),钢筋与地表硬化路面脱离,
孔隙处用细沙回填,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并加以保护。
如土质地表亦可采用浇筑、预埋水泥桩的形式进行布设。
③测点保护
水准点须埋设在相对稳定区域,受破坏、震动等影响因素较小,必要时须加
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硬化面地表沉降点须加工到硬化面之下,避免过往辎
重车辆、建材的压覆,必要时加盖保护,并设立明显标志。
④监测方法及精度
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须高于 1mm。
使用时,i角控制在±15″,视线长度不大于 50m,闭合差应小于±√nmm
(n为测站数),测量数据保留至 。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
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
⑤地表监测的基本要求
, 并作好记录,在使
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应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 2~3次的数据作为初始值;
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
精品文档
、测点检查和仪器的校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 施工进度和现场工况,以供监测数据分析时
参考。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
(1)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