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城市道路隧道防排烟设计规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28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道路隧道防排烟设计规程.docx

上传人:资料之王 2022/3/12 文件大小:2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道路隧道防排烟设计规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CS
CCS C 80
备案号: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XXX-XXXX
城市道路隧道防排烟设计规程
Code for design of smoke cont营需要而修建的与主隧道平行的隧道。

竖(斜)井 shaft
为隧道通风、防灾疏散或运营维护而竖向或斜向设置的通道。

运营通风系统 operation ventilation system
由风机、风道、竖(斜)井、送风口、排风口、控制设备等设施、设备组成的,用于满足隧道内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舒适性的通风系统。

隧道防排烟系统 smoke control and exhaust system
4
由风机、风道、竖(斜)井、排烟(送风)口、排烟口(排烟阀)、控制设备等设施、设备组成的,用于隧道内防烟排烟的通风系统。

自然排烟 natural smoke extraction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自然风作用,将隧道内的烟气自然排至隧道外。

纵向排烟 longitudinal smoke control
火灾时,通过隧道***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组织隧道内的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形式。

重点排烟 concentrated smoke extraction
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排烟阀)。火灾时,远程控制火源附近的排烟口(排烟阀)开启,将烟气就近有效地排出行车空间。

临界风速 critical velocity
当采用纵向排烟时,防止烟气沿隧道纵向逆流的最小风速。

开孔率 hatch ratio
自然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占隧道垂直投影面积的比例。

气闸型隔间 airlock staircase
当采用纵向疏散时,纵向疏散口与疏散通道之间设置的带有加压送风设施的封闭滑梯间或楼梯间等。

纵向分段排烟 longitudinal sectional smoke exhaust
火灾时,通过风井或排烟口(排烟阀)等对隧道进行分段的纵向排烟形式。
5
4 隧道防烟系统设计
一般规定
隧道下列场所应设置防烟系统:
a) 疏散通道。
b) 避难间。
c) 双层隧道疏散楼梯间。

机械加压系统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机械加压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m/s。
横通道防烟设计
横通道可不设置专用防烟设施,非事故隧道应采取防止烟气通过横通道侵入的措施。
横通道门应具有防火、防烟和耐风压功能。
疏散通道防烟设计
当盾构隧道采用下部专用疏散通道进行疏散时,专用疏散通道与车行道之间应采用气闸型隔间进行分隔。
疏散通道或气闸型隔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疏散通道、气闸型隔间与车行道之间的压差应结合加压送风方式、排烟方式等综合确定,且不应低于表1中的取值。
表1 疏散通道、气闸间与车行道压差
加压送风方式 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纵向排烟
重点排烟
疏散通道集中加压
气闸型隔间余压(Pa)
——
——
疏散通道余压(Pa)
30~50
10~30
气闸型隔间加压
气闸型隔间余压(Pa)
30~50
10~30
疏散通道余压(Pa)
——
——
备注:表1中余压均为相对于车行道的压差,“——”表示不作要求。
当采用疏散通道集中加压送风方式时,其加压送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负担长度不大于3000m的疏散通道可采用单端加压送风方式。
负担长度不大于5000m的疏散通道宜采用双端加压送风方式。
负担长度大于5000m的疏散通道宜采用分段加压送风,分段长度不宜大于5000m。
当采用气闸型隔间加压送风方式时,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人员疏散路径上第一个疏
6

当采用疏散通道集中加压送风方式时,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疏散门开启时的送风量与未开启疏散门缝漏风量总和。
除疏散盖板外,。
疏散门开启数量宜按设计交通量下车辆总停车长度范围内的疏散口全部开启计算,且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