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规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5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1660287**** 2022/3/14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规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础设施工程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规定
1总则目的
为加强局基础设施工程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确保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自建、改(扩)建、租赁自管混凝土拌量均匀,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GB50164-2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相关规定要求。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并且每盘搅拌时间
(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得低于30s,制备高强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时应相应增加搅拌时间,且不应低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和《预拌混凝土》(GB14902-2012)中最短搅拌时间的相关规定。
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进行搅拌抽检,抽检项目主要有拌和物稠度、搅拌时间及原材料计量偏差。
拌和司机不得随意更改投料顺序及搅拌时间。
搅拌楼司机应随时观察搅拌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应满足配合比要求。发现异常时,应暂停生产,及时向相关人员反映,严禁任意更改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和过程资料拌合站操作司机和试验员要按时填写《混凝土生产记录》(附件13)o记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浇筑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性能指标、混凝土的生产时间、生产是否正常等内容,以便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复查。
拌合站混凝土运输质量管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符合JG/T5094-199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规定。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83在装运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运输设备内是否存留有积水,或内壁粘附的混凝土是否清除干净。装料后严禁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加水。
运输车在装料和运输过程中,搅拌运输车筒体按一定速度旋转,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均匀并不产生分层、离析。对于寒冷、严寒或炎热的天气情况,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或隔热措施。
当卸料前需要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入外加剂时,应在外加剂掺入后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进行搅拌,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输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搅拌筒,使混凝土拌和均匀。若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测其工作性能。如出现异常经拌合站技术主管确认后退场,并不得用于正式工程。
不合格品控制拌合站不合格品的控制参照《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质量问题、质量事故调查处置管理办法》(建二通(2017)431号)的相关要求进行细化,规范不合格品报告、控制、调查和处理。
原材料不合格品控制1原材料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质量工程师应及时通知物资部门暂停进料,并应会同质量、材料管理人员对现有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就地封存,做好禁用标识并通知有关岗位人员不得使用。
拌合站技术主管必须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对材料来源进行调查,再对留样进行复检。若复检合格,则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如复检仍不合格,要及时填写不合格品登记台账,及时出据不合格报告,对原材料不合格品立即进行退场处理或经鉴定、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降级使用。
(出厂前)及运输至浇筑现场(交货时)的不合格品控制试验员和拌合站操作司机应根据拌合站《检验试验计划》要求,对拌和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技术主管进行处置,不满足要求的不合格混凝土严禁运输出站。
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后,对因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相关性能指标不合格时,运输班司机应及时报告调度员及技术主管处置,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用于工程实体。
浇筑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对已完成浇筑的混凝土出现不合格时,试验员及技术主管应及时报告项目部质量总监、技术负责人按规定处置。
不合格品处置的相关记录发生一般质量问题,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见附件14)。通知单中的处置意见、完成时间、验证责任人等关键信息应详细准确填写。
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置报告和处置记录严格按照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质量问题、质量事故调查处置管理办法》的附件要求记录填报。
拌合站应建立《质量问题统计台账》(见附件15)o分类逐项记录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置情况。
质量改进提升拌合站应根据质量问题通知单、质量问题台账等原始资料,对发生的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及运输等五类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分析发生各类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方案。
定期对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及趋势分析,检查及验证改进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