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2,59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15 文件大小:2.5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现在学****的是第1页,共39页
【目的要求】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病人自我管理概念;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及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传染脂蛋白 当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时,增加冠心病及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现在学****的是第11页,共39页
胖尤其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4倍,且发病早、病变范围广。在糖尿病患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
现在学****的是第12页,共39页

(1)吸烟 吸烟是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2)饮食 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高盐饮食(特别是高钠、低钾、钙摄入不足)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危险,也使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增高。
(3)大量饮酒 大量饮酒不仅能使血压升高,而且使血凝时间缩短,促进血栓形成,使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上升。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量饮酒伴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卒中危险性升高。
(4)缺乏体育锻炼 冠心病的发病率,一般是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高于重体力劳动者。
家族史、社会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均与冠心病有关。
现在学****的是第13页,共39页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心脑血管疾病第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
(2)行为干预与控制 《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心脏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
现在学****的是第14页,共39页
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干预措施包括:
①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以3~5g为宜;
②劝阻吸烟和限制饮酒,每日饮酒量不超过50毫升(一两白酒);
③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对控制体重、增加心血管的功能和改善呼吸功能有很大益处;
④提倡合理膳食,减少热量和饱和脂肪的摄入,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比例是1:1:1;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人,它们不仅是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也有利于控制体重。
现在学****的是第15页,共39页

基本措施是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诊断并及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要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
现在学****的是第16页,共39页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各种有效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减少残疾,并进行心理和功能康复治疗。
现在学****的是第17页,共39页
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由100多种不同部位的肿瘤组成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现在学****的是第18页,共39页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分布广泛,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很大的差别
肿瘤发病存在长期变化趋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现在学****的是第19页,共39页

任何年龄均可患癌症,一般随年龄增长,癌死亡率上升,老年人发生癌症的危险性最高。性别发病亦有差别,一般除女性特有癌症外,癌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恶性肿瘤的种族差异十分明显。某些职业由于接触致癌物频繁而患癌症的危险性增高。
现在学****的是第20页,共39页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WHO的调查资料表明,80%~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因素。
(1)化学因素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来自烟草、食品、药物、饮用水以及工业、交通和生活污染等。
(2)物理因素 主要有电离辐射、紫外线等。
(3)生物因素 常见的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
现在学****的是第21页,共39页
吸烟、饮酒、饮食
C型性格被认为是易患癌症型性格。特殊的生活史和长期精神刺激及心理紧张在癌症的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癌症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现在学****的是第22页,共39页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

(1)健康教育 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是预防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包括烟草控制、控制过量饮酒、合理膳食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精神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做好社区保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