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最新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doc

格式:doc   大小:55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doc

上传人:朱老师 2022/3/15 文件大小:5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1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与地脚柿,穿柿按纵横穿斗式先立好干栏砒柱。砒柱顶铺垫枕访后与上级屋基形成一个平面,然后再在这个平面屋基上建房,建成前局部房柱与下级抵柱根本相连的干栏式吊脚楼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5
    
  苗寨吊脚楼 
  (二)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作花桥,风雨桥多建在村寨下方的河面上,也有建在田间的。桥墩多为大青石,桥身为纯木质结构,桥由梁、廊、亭等局部构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5
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
桥梁多是巨大的杉木,桥亭用青瓦盖顶,桥廊两边设置栏杆和长凳,即可对桥身起保护作用,又可供人们躲避风雨,所以被称为“风雨桥〞。并且是人们乘凉,对歌的好地方。长廊两旁的柱子、栏杆以及梁上绘有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望的图画作装饰,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锦屏赤溪坪风雨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6
(三)鼓楼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本地木匠凭一根丈杆,一支笔,错综复杂的金瓜梁方、斗拱支柱,以杉木开糟穿榫和接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衔接不隙,丝毫不差,牢固严谨,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更为罕见者是神奇的独柱鼓楼。为了装饰、防腐,在鼓楼的外额上抹粉描绘或白灰泥塑龙凤鸟兽,古今人物,以及侗族生活风情的油饰图案。琳琅满目,栩栩如生。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7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最高大的建筑物,是侗族建筑技术与审美观的开展以及族性象征的标榜。作为侗族村寨的公共活动中心,鼓楼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历来聚众议事、制定乡规民约、断案和调解民事纠纷等重大活动均在此进行,村寨里遇有重要事宜,便可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某个地方发生火灾、匪盗等,也可击鼓呼救,逢年过节全寨老少亦聚集在此,迎宾送客、对歌、跳舞、赛芦笙、耍龙舞狮。因此,鼓楼是侗族文化的中心载体,是侗族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鼓楼成为了内聚人心、外显桔祥的建筑物,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9
 
  总之,黔东南苗乡侗寨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等传统建筑,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它综合了历史学、民族民俗学、建筑学以及美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苗侗人民用自己特有的建筑物向人们展现了自己的民族性与文化特征。苗侗地区的建筑结构繁复,相互依存,互相照应,表达一种协调。苗侗人民把自己的建筑哲学融合在文化性格中,又用美的形式在建筑中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回归的家园。 
 
三、苗侗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在现代文明与汉文化的冲击下,一些苗侗地区传统的建筑风格正在逐渐消失,一局部富裕的民众率先把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技术用于建造自己的住房,现在有一局部的房子不再是木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而是由钢筋、水凝土、瓷砖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组成的现代洋房。,现在出现很多砖混结构建筑与木质结构建筑相结合村寨。有的村寨出现土洋联袂的建筑:即第一层楼用钢筋水泥建造,二楼却是标准的本地木质结构风格的建筑。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