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让信仰点亮人生题目让信仰点亮人生学生姓名邵洁玲陈弋翀倪竟男张嘉颖王帆专业班级卓越120卓越120高材133高材133高材133学号1012050410120405101313041013059310131321学院化工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材料学院材料学院手机联系13816352105136363296112015年1月2让信仰点亮人生化工卓越120邵洁玲10120504化工卓越120陈弋翀10120405高材133倪竟男10131304高材133张嘉颖10130593高材133王帆10131321内容简介: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讲话中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想信念,是一种社会信仰,当代中国大学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迁和诸多因素的多重影响,尤其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的市场经济文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网络文化的出现,以及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潮流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不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由此所带来的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也愈发突出。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缺失一、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核心统摄着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在不同的界别和不同的国度中,关于信仰的解释也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解释是这样的:“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信仰,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哲学大辞典》中的解释为:“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的心悦诚服,并从内心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的指南。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信仰之分。《社会历史观大辞典》有着这样的解释: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崇拜,并用来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指南,信仰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包含着人的心理过程,是认识和情感的结合物,又渗透着意志力,信仰有科学的信仰和非科学的信仰之分。二、信仰缺失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信仰缺失问题。所谓信仰缺失,其实质就是信仰危机,是指大学生对既有的信仰怀疑、动摇、冷漠甚至抛弃。表现在信仰的选择上迷惑彷徨、盲目随意,信仰取向非科学性、世俗性,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对个人理想的茫然。(一)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即没有信仰,不知道该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由于没有信仰,必然缺少积极向3上的精神面貌,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待生活和事业,过着“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空虚精神生活,看社会、看事物、看他人都是灰暗无聊,而自己又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不善于接触社会,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往往自我封闭,迷恋网络,企图在虚拟网络世界寻求解脱。(二)信仰盲目,摇摆不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初步树立,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