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docx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2/3/1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一、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
3、在比较应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的三个学生的姓名笔画数统计表
(一学生姓名两个字,一学生姓名三个字,一学生姓名四个字)
师:比较他们姓名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你有什么方法?
预设生(1)比笔画数的总数

(2)比平均笔画数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比总数好比能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谁的姓名笔画数多,谁的姓名笔画数少
(2)比平均数公平
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姓名字数不一样多,分别是2个、3个和4个,比总数的话字数越多,笔画数相对就会多起来,这不公平。而平均数却能反映每个字笔画数的总体情况,与字数的多少无关,这就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然后组织交流
师: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师:假如用这三个字姓名的笔画数与胡老师的姓名笔画数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预设生: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在比较时考虑到了字数的多少,公平与否

出示(1)文成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56人
(2)四(3)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是81分
师:你猜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处?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56是三年级总人数除以班级数得来的,表示三年级每班人数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预测每班的大致人数。

(2)略
(三)尝试解题,自主归纳
师出示例题:
有一个篮球队的5个同学
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的估计数在139--148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要组织讨论所猜的数值为什么不可能,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个学生板书列式
(148+142+139+141+140)÷5

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生:我先求出这个小组5位同学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组人数。
学生计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然后交流。
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个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看法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后,教师简单小结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同时说明有时也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对计算答案的过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此暂时不作总结提升,留待练****课中予以落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 “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
本课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再现 “神六 “成功发射的辉煌场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而最后的总结可谓 “经典 “。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迹,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体地位,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得到发展。本课中,在创设问题情景、呈现例题的表格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
同时,学生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
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