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蜀道难上课用...ppt

格式:ppt   大小:1,816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蜀道难上课用...ppt

上传人:酷酷誉为 2022/3/18 文件大小:1.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蜀道难上课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代诗歌发展
初唐 “初唐四杰”、陈子昂
盛唐 李杜 、“边塞” 、“山水 田园”
中唐 元白、韩孟
晚唐 “小李杜”
1、关于唐诗:
蜀道难
李 白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 huī
pī ng
wé i
zī jiē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阅读提示——
1、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这是一首乐府诗。诵读时必须把握什么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
诵读提示: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咏叹的意味很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要读得很有声势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当用叙述调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当用咏叹调诵读。
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可以读得亲切一些。 “何时还”至“不可攀” 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要放低声调。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
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前四句读时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末句当用降调读。
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首句当突然振起。“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
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前四句读时当两字一顿。稍顿后,后两句用诚恳劝说语气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主旨句要读得缓慢深沉慨叹。 “长咨嗟”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自学提示——
1、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2、“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有着怎样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作者在诗歌的第三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
5、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1、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先叙蜀国长闭状况,引蚕丛、鱼凫的开国状况,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貌;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有着怎样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上有……,下有……”句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直写山高,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
借黄鹤与猿猱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
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四句渲染凄清的气氛(景物凄清)。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山水险恶),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4、作者在诗歌的第三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如麻”的惨景。
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5、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