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袭人 2022/3/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治疗骨折术后肿痛研究进展
作者:刘旺鑫 徐新宇 王一帆 张洋 潘志铖 季卫锋 摘要:骨折术后肿痛西医治疗以口服镇痛药物、外用止痛棒为主,但药物有效镇痛时间有限、止痛棒不良反应较大,故中医药运用受到更多关注。本文查阅近年来相不离于血”,即瘀血阻塞脉道引发水液停滞,发为肿胀,而水液停滞又可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则表现为疼痛。李光辉[4]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显著缓解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肿胀及疼痛。张俊琦[5]亦认为,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在促进骨折愈合中有显著效果。宗各家之法,认为骨折术后肿痛主责瘀血,以影响气机的运行为主要病理过程,治疗上主要以行气活血祛瘀为原则。
有临床研究主张使用补肾活血方、解毒化瘀汤、仙方活命饮及五味消毒饮对骨折术后肿痛进行治疗,值得关注。《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肾主骨”,肾精亏虚则骨质痿软,因此对骨折术后不仅需要施以活血化瘀法,同样注重补养肾精以促进骨的愈合。另外,骨折术后邪毒乘虚而入易出现伤口感染,因此,除行气活血祛瘀外,又主张施以清热解毒之法,以控制感染。总之,除行气活血祛瘀法外,多兼用补肾、解毒之法,体现在药物的内用与外用,以活血行气为主要功效的穴位选择及相关理疗方法的选用等方面。
2 药物疗法
内服
服用身痛逐瘀汤、加味八珍汤、接骨方、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及海桐伸筋汤等均取得疗效,以上方剂均以行气活血祛瘀为治则,气行则瘀血不生,血行则肿痛皆除。补益肾精对骨愈合有显著疗效。因此,将补肾法与化瘀法相结合用药。刘沛等[6]运用补肾活血方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75例,表明补肾活血方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显著。张玉辉等[7]运用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在缓解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控制感染及促进骨痂形成等方面有显效;葛强[8]运用解毒化瘀汤,对炎症参与肿胀和疼痛亦疗效显著。段来宝[9]运用补肾活血汤辨证加减,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有显效。而对术后感染,主要是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等解毒之剂,降化瘀法和解毒法相结合。临床内服中药,更需将活血化瘀、补肾、解毒之法灵活配用,方可收获良效。 外用
中药外用方法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中药热敷、冷敷、浸洗、熏洗、溻渍等。热敷是将药物粉碎后加入布袋中加热后敷于肿痛处,借助药力及热力双重作用,起到温通经络、活血消肿、止痛功效。张丽瑾等[10]采用中药热敷方法,用红花、透骨草、木瓜、制乳香、血竭各30 g,白芷、羌活、川乌、当归、土鳖虫及骨碎补各20 g,磨碎后装袋加热,外敷肿痛处,治疗8周,无痛患者45%,疗效明显。冷敷与热敷相反,主要是借助于药力(或仅用冰敷),并结合低于皮肤温度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从而达到降温、消肿及止痛的目的,对局部炎症性红肿热痛有较为明显的缓解和治疗效果。郁玲[11]通过对80例上肢骨折患者局部进行冰敷,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肿胀及疼痛症状。浸洗是将药物打碎或直接使用药渣,煎煮后凉置,待温度合适后将患处放入药液中浸泡,亦可直接使用中成药洗剂。杨英杰[12]将60例骨折术后下肢肿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予双柏散浸剂,对照组予酒精涂擦,空白组不予药物,治疗5 d后,试验组即表现出明显效果,表明双柏散浸剂对骨折术后肿痛的良好作用。熏洗与浸洗相似,但多了“熏”过程中持续热力作用。王晓晨[13]用干姜、细辛、醋乳香、红花各5 g,透骨草、伸筋草及威灵仙各10 g,组成消肿止痛方,先熏后洗(避開伤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89例,%患者腕关节水肿消退、疼痛减轻。溻渍是将药物煎汤后,趁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局部的外用方法。肖艳峰[14]运用醋乳香、红花、白芷、防己、独活、栀子、血竭、香附各10 g,大黄20 g,三七粉5 g,姜黄25 g,冰片1 g,组成溻渍方,治疗1周有效缓解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尽管外用方法各异,但终究不离药力及热力两方面,前者发挥辨证论治作用,后者主要用以缓解局部疼痛。
内外合用
中药内外合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发挥中药内服和外用在治疗上的优点,加强疗效;②克服单纯中药内服或外用难以快速显效的缺点;③一方两用,节约药材,避免浪费。由于以上几点优势,中药内外合用方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部分研究偏重于使用药物煎煮内服后所剩药渣进行局部浸洗,但由于煎煮后药效有所降低,因此初期治疗亦多选用新方。杜竑颋等[15]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痛,内服用三七粉3 g,川牛膝、当归、赤芍、茯苓皮、桃仁各10 g,熏洗方用木瓜、鸡血藤、威灵仙、沉香、丁香各3 g,川乌、草乌、桂枝各2 g,乳香、没药各1 g,藿香、木香、川芎、当归各6 g,分别在术后1、3、5、7 d进行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