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调礼部。
世宗即位,命守护景陵。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高校士,寻授文渊阁高校士,兼礼部尚书。元龙在广西,请开例民捐谷得入监。李绂为巡抚,请以捐谷为开垦费。上责其借名支销,命元龙诣广西清理。绂旋奏:“元龙分得羡馀十一万有奇,除在广西捐公费九万,又助军需十万。今仓谷尚有亏空,应令分偿。”及授高校士,命免之。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邦直归侍养。行日,赐酒膳,令六部满、汉堂官饯送,沿途将吏送迎。
乾隆元年,命在籍食俸。寻卒,赐祭葬,谥文简。
盐官镇陈阁老故居导游词3
盐官镇与清朝王室们有一层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我们乘汽车一驶进海宁,沿途便看到“乾隆故里,观潮胜地”的巨幅大字,观潮胜地是货真价实,而乾隆故里却是大有文章在内。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亲生儿子,无论是《清史稿》还是皇家的玉谍上都有明文记载,可是有时历史也会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制造出了雍亲王与海宁盐官镇陈阁老调换儿女的故事。
传闻雍亲王胤禛早年无子,后生下一个女儿,恰巧此时朝臣海宁陈阁老生下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诞生,在为无子继承王位的忧虑中,雍亲王想出了一个奇妙的调包计。以庆贺两个孩子周岁为名,把陈阁老及其家眷骗进了府中,乘机用女儿换走了陈阁老的儿子,陈阁老明知中计却敢怒不敢言,吃了哑巴亏以后,只好把女孩送回盐官镇抚养,而儿子从今恒久留在了雍王府,男孩长大后做了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清高宗乾隆。这个故事由于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后又被香港作家金庸先生写进了《书剑恩仇录》中,因此以讹传讹,海宁人便把盐官镇当做了乾隆故里。其实乾隆的身世特别清晰,他诞生后“洗三”的金盆今日还在雍和宫内供人参观,哪里会有如此的调包计呀!
几百年来,在坊间偷偷流传,大量文学作品也以此故事为蓝本,延长出各场精彩好戏。
在盐官,几乎人人都能讲一口好故事,绘声绘色地向您描述雍正是如何偷龙转凤,掉包自己与陈阁老的儿女的,盐官人深信不疑:乾隆的生父正是这位清代高校士陈元龙陈阁老。
关于乾隆的身世之谜,盐官坊间传闻是这样的:
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是个个费尽心机、用完手段。其中又以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野心最大。由于康熙传位时年数已高,所以选择接班人时既看儿子,更要看孙子,而雍正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得到康熙的宠爱。此时,雍正最宠爱的熹妃钮钴禄氏再次临盆,与陈元龙妻同时生产。钮钴禄氏产下一女,陈氏则诞下儿子。雍正闻讯让陈元龙抱着儿子前来,问陈元龙:“你得的是龙还是凤?” 陈元龙自知不行回答是“龙”,便缄默以对。雍正大怒,呵斥:“莫非你得的是龙么?” 陈元龙大惊,连忙否认。雍正大笑,“不是龙,那么就是凤喽。”于是,陈元龙的儿子变成了女儿,也从今守口如瓶,再无人知。那一块奇妙的九龙匾,莫非就是给陈家的一点劝慰?
陈元龙的陈阁老宅位于古城里最具特色的一条老街上。来到陈阁老宅,在门口便被来了个下马威,门槛竟高达一米,甚至比海神庙的门槛还要高。据说当年乾隆南巡到海宁,幸临陈家,询问陈元龙家事。等他跨出正中竹扉门时,命把门封了,对陈元龙说:“以后除非天子临幸,此门不得轻易开启。”
乾隆一生中曾四次南巡,每次都入住海宁陈家安澜园,同时命画师将园状绘图带回宫中,将圆明园中的四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