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学而优则仕”辨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而优则仕”辨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12/2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而优则仕”辨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而优则仕”辨的论文内容提要: “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学优科举“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 子张》: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对中国社会、对中国人之心理意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之人生追求,有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必要对其加以认真地刨析。一、“学而优则仕”释义“学”,本作“壆”, 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 孩子。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古教、学原为一字,《广雅· 释诂四》: “学,教也。”《集韵· 效韵》: “教,《说文》: ‘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国语· 晋语九》: “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韦昭注: “学,教也。”《礼记· 文王世子》: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郑玄注: “学,教也。”教与学,后分化而为二。“上所施”为教, “下所效”为学。“学”者,学其所不知、所不懂而效法者也。《广雅· 释诂三》: “学,效也。”《玉篇· 子部》: “学,受教也。”《字汇·子部》: “学,受教传业也。”《书· 说命》: “学于古训,乃有获。”《白虎通· 辟雍篇》: “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今文“学”与****往往联用,为一合成词:学****而在古语中, 学与****虽有关联,但有很大的不同****本字为習,从羽, 与鸟飞有关,本义为小鸟反复地试飞。《说文解字****数飞也。”《六书故· 动物三****鸟肄飞也。引之,凡数数扇阖者,皆谓之****学”是由不知到知而模仿的过程****是知而反复模仿练****的过程。《论语》开首之言曰: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学而》)朱熹曰: “‘学’,是未理会得时,便去学****是已学了,又去重学。非是学得了,顿放在一处,却又去****也。只是一件事。”又曰: “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朱子语类》卷二十) 孔子很重视“学”,亦很重视****这从“学而时****之”一语即可见出。但比起****来,孔子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朱熹曰: “‘学而时****之’,虽是讲学、力行平说,然看他文章,讲学意思终较多。”(《朱子语类》卷二十****字在《论语》只有 3 见。[1] 而“学”字在《论语》中则 65 见。这不只是用词频率的不同,亦是思维重点不同的表征。“学”在《论语》中不仅出现频繁,亦有着较为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学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学做人的规范。《学而》篇“学”之凡 6 见,除“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学”具有普遍之义外,其他均指学做人。他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 为政》)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 雍也》) 孔子之“志于学”,颜回之“好学”,其学者,即是学做人。《史记· 孔子世家》记曰: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 ‘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年少好礼”, “礼”者,做人之礼仪法度也。孔子于“礼”虽多有论及,然却从未对“礼”做具体之说明。对于“礼”的具体说明散见于其他一些文献之中。《左传· 隐公十一年》: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记· 曲礼上》: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汉书· 公孙弘传》: “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孔子“好礼”,即孔子“志于学”之明证。故孔子自谓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公冶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述而》)达巷党人曰: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 子罕》)孔子谓颜回“好学”,颜回“好学”者何也?孔子谓其“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即颜回“好学”之证也。何晏曰: “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2] 孔子谓颜回, “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 雍也》)或问: “诗书六艺,七十子非不****而通也,而夫子独称颜子为好学。颜子之所好,果何学欤? ”程颐曰: “学以至乎圣人之道也。……若颜子之非礼勿视、听、言、动,不迁怒贰过者,则其好之笃而学之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