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第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常见0g/L
IgA>50g/L
本周氏蛋白>12g/24h
骨骼检查中溶骨病损大于三处
瘤细胞数 >
亚型
标准
A
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水平< [2mg/dL])
B
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水平≥ [2mg/dL])
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鉴别诊断
与下列病症鉴别: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
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
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病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
轻链淀粉样变性
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
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
①存在原发病:如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
②浆细胞≤30%且无形态异常;
③免疫表型:反应性浆细胞的免疫表型为CD38+CD56-,而MM则为CD38+CD56+;
④M蛋白鉴定: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
⑤细胞化学染色:浆细胞酸性磷酸酶以及5’核苷酸酶反应多为阴性或弱阳性,MM患者均为阳性;
⑥IgH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
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2、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
①血中IgM型免疫球蛋白呈单克隆性增高,同时其他免疫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受抑制。
②影像学:X线摄片较少见骨质疏松,溶骨性病变极为罕见。
③浆细胞形态:骨髓中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多见。淋巴结、肝、脾活检提示是弥漫性分化好的或浆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④免疫表型 :多为IgM+,IgD-, CD19+, CD20+, CD22+, CD5-, CD10-及CD23-。
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3、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
①骨痛以静止及夜间明显;
②血清碱性磷酸酶常升高;
③多伴有成骨表现,在溶骨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
④骨髓涂片或活检可见成堆癌细胞;
⑤多数患者可查见原发灶,但部分患者可找不到原发灶。
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4、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项)
①血中M蛋白<30g/L;
②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
③没有ROTI、没有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患或轻链相关的淀粉样变性以及其他轻链、重链或是免疫球蛋白相关的组织损伤。
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5、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
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项)
①活检证实为单个部位的单克隆性浆细胞瘤,X线、MRI和/或FDG PET检查证实除原发灶外无阳性结果,血清和/或尿M蛋白水平较低;
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骨活检浆细胞数正常,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或PCR检测无克隆性增生证据;
③无骨髓瘤相关性脏器功能损害等。
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参考了EMBT和国际统一疗效标准,分为10类:sCR, CR, nCR, VGPR, PR, MR, NC, PD, CR后复发, 平台期
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1、完全缓解(CR)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血清和尿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均为阴性;
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
溶骨病变在范围或数量上没有增加;
骨髓浆细胞<5%(如对不分泌型骨髓瘤,需至少二次至少间隔6周或以上骨髓检查,其浆细胞均<5%)。
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2、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
在CR的基础上,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和骨髓(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法)未发现克隆性浆细胞。
3、接近完全缓解(nCR)
除免疫固定电泳阳性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CR标准。
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血M蛋白下降≥90%和尿轻链<100mg/24h但又未达到CR标准。
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5、部分缓解(PR)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血清M蛋白下降≥50%(对不分泌型骨髓瘤,要求骨髓浆细胞下降≥50%);
24h尿轻链下降≥90%或小于200mg/24h;
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50%;
溶骨病变在范围或数量上没有增加。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6、微小缓解(MR)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