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法政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关于环境伦理学与“人类中心主义”综述班级: 10 级思想政治教育(蒙)班学号: 20102102343 姓名: 崔伟光指导教师: 萨· 巴特尔 2014 年3月 27日关于环境伦理学与“人类中心主义”综述法政学院 10级思政(蒙)班崔伟光指导教师萨· 巴特尔摘要:在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破坏, 环境危机逐渐形成了。面对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并且采取了相应措施。在思想建筑上出现了新的题目“环境伦理学“, 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念与思潮。其中的主流的思潮有哪些?中西方的环境伦理研究成果与趋向如何?他们的实际效用又如何? 关键词: 人类、环境、人类中心主义一、环境伦理学形成的背景“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1正如马克思所说,伦理学作为哲学门下二级学科,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在 18 世纪中叶欧洲各地兴起工业革命,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力量日益增大,随之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好景不长,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和愚蠢的征服,反而带来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将面临灭顶之灾。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效应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从而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这与工业文明在精神领域引起的异化和环境危机一道,迫使人们对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观念重新审视,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和伦理方面,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在伦理学史上,诸多学者都曾提到环境论理学的必要性。比如;史怀泽指出:“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功能。”○2 雨果认为:“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终将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化也是必不可少的。”○3 罗尔斯顿认为:“一种伦理学,只有当他对动物、植物、大地和生态系统给予了某种恰当性的尊重时,它才是完整的。”可见,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达成了共识:把人类的伦理观念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必要的。换句话说,把人与自然关系引入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环境伦理学的研究状况(一) 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进程“我国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大致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评价西方环境伦理起步的。”○ 490 年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环境伦理学方面的专著,直到 199 2 年中国才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由刘湘溶执笔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伦理学》,此后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方面的论著问世。90年代中期以前,对环境伦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限于比较狭窄的专业领域,90 年代后期,特别是 1998 年特大洪灾以后,环境伦理引起了人们的较大关注。经过 2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在探索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理念、开发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环境伦理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环境伦理观念在中国的发展。现在,每年都有环境伦理学方面的译著、专著问世,发表的论文不下百篇,相关的会议几乎每年至少开一次。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者争论的主要问题仍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问题。虽然在西方环境伦理学界也一直存在着这两类问题的争论, 但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研究并选择自己的伦理模式时,常常把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