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1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docx

上传人:xiaobaizhua 2022/3/30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孔子怪颜回得到的启示
孔子错怪颜回
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由于受到小人的陷害,孔子被困在去陈国和蔡国的半路上。这地方荒芜偏僻,没有人烟,孔子师徒数人连野菜场也喝不上,7天未进一粒米,饿得实在没方法,只好在一间没人住的上。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那些所谓的“一见钟情”式的信任,不仅草率,而且也是缺乏诚意的表现。第二,找出真相,有效地还击和遏制流言,使受信任者免受伤害。人都是有欲望、有缺点的,这很正常,关键是看组织有没有及时发现偏差、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信任是有原则的,绝不意味着放纵,严格地执行纠错制度,才是对人最好的保护。其三,了解真相要有策略。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孔子上来就声色俱厉地对颜回说:有人看到你偷吃,是真的吗?那颜回的解释就会给人一种狡辩的感觉——虽然说辞一样,但却未必能让人信服,还有可能引起弟子之间的矛盾。孔子的做法,不仅让颜回“乖乖地”说出了真相,还再一次验证了颜回的老实,让子贡等人心服口服,这种高超的技巧是令人佩服的。
总而言之,面对组织中的各种“信息”,领导者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区分能力——这既有观念、心态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足够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我们再看下面这个故事。“校人烹鱼”的故事,见于《孟子》。有人送给郑国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叫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放到池里去。小吏把鱼煎着吃了,却回报子产说:“才放到水里的时候,鱼还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过一会儿就活跃起来游走了。”子产听了高兴地说:“可给鱼找到适当的地方了!”
子产为什么受小吏所欺?子产觉得鱼初放到水里时,局促不安,之后就活跃起来,这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因没有亲自去看一看,结果上当受骗。
说这个故事,是有感于在现实生活中,犯有子产、孔子一类主观、轻信毛病的领导者,确实不乏其人。有的领导者身居高楼,有眼不到群众中去看看,有腿不到基层去走走,办事光听别人说,靠自己想当然,以致常被那些巧嘴卖乖的下级所欺,甚至对他们大为赏识。有的领导者虽然步出大院,到下面去看了,走了,但那实际是乘车兜“风”,观花赏景,不作调查研究,因此,处理问题妄下判断,以偏概全,有时还把那些克己奉公,忠诚老实,具有“老黄牛性格”的人当作“傻瓜”,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这些情况虽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是这些领导同志不注重实际观念和实践检验,不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因而泾渭不
分,真假不清。
事情有真有假,这本来是很自然的。问题在于,当听到那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见到那些似假假设真的事情的时候,作为领导者,就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口头上和字面上的所谓逻辑推断,务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搞清“事实”的基础上,在“求实”上狠下功夫。有了实事求是这个根本原则,一切假人假事就会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情况是复杂的,即使有些问题是你亲眼所见,也还是要问,不问就不知其中的缘由。就像故事中所讲如果孔子不问颜回的话,那他就要心中永远误解他了。
吸取包公的教训。在中国人眼中,"包青天"是正直与智慧的化身。然而,包公也有失算的时候。
一次,某人犯了法,本应当受杖脊刑罚。这人就向包公手下的小吏行贿,希望能减轻刑罚。小吏财迷心窍,接受***后,向他面授机宜:“开堂时,包老爷定会叫我持杖行刑,到时你就呼喊争辩,我自有方法分掉你一半罪名。”.不一会,包公提审这个人,审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