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是以下海捕鱼捞虾为生,制作腊八粥的这些食材又无人耕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那个交通特别不便利的时代,想吃也做不出来。所以广东大部分是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的。
还有一部分是在广东珠三角一带的,他们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过腊八节的习俗,但是所用的食材早已用的不同,北方用的是,小米红枣,他们用的是,百合莲子。
福建
福建过腊八节是比较好玩的:在喝腊八粥的时候,要在粥上放水果制成的小狮子,意为辟邪之意,有的人家会细心雕刻,用脆枣做狮身,核桃仁做狮头,杏仁做尾巴。在一些寺院里,还会用带颜色果子,做成八仙,罗汉这些。
腊八粥在熬好后,在早晨的时候,先要敬神祭祖,然后在馈赠给亲友邻居,等到送完以后全家一起喧闹的吃腊八粥,腊八粥在冬天可以驱寒暖胃,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湖南
在长沙等地除了吃腊八粥,还有一种叫做腊八豆。将煮好的腊八粥祭祖,再分给家人一起食用,吃剩下来的腊八粥也会保存好几天,意为“年年有余”
长沙的腊八粥都是以甜粥为主,他们食用的腊八豆是咸的。除了腊八豆,在腊八节,吃腐乳,敲锣打鼓等等习俗。
腊八节的来历
传闻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别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闻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苦痛熬煎,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实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闻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