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饮食营养学
适用于年终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策划方案等
2020
一、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食品保健观
初级形态的保健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补”
“三分治,七分养”
1.中医的养生子、白果(银杏种子)。
沙棘、枸杞子、栀子、山楂、桑葚、乌梅、佛手、木瓜、黄荆子、余甘子、罗汉果、益智、青果、香橼、陈皮、橘红、花椒、小茴香、黑胡椒、八角茴香。
甘草、葛根、白芷、肉桂、姜(干姜、生姜)、高良姜、百合、薤白、山药、鲜白茅根、鲜芦根、莴苣。
金银花、红花、菊花、丁香、代代花、鱼腥草、蒲公英、薄荷、藿香、马齿苋、香蒲、淡竹叶。
:紫苏、桑叶、荷叶。
:乌梢蛇、蝗蛇、蜂蜜、牡蛎、鸡内金。
:茯苓。
:昆布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一类物质
①健脾益气类:
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的保健营养品。
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
中含有皂甙、粘液蛋白、粘液质、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山药皂甙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功中的能的作用,为益寿抗衰之佳品。
3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美颜补血粥
当归10克,川芎3克,黄芪5克,红花5克,鸡汤1000毫升,粳米100克。 将前3味用米酒洗后,切成薄片,与红花共入布袋,加入鸡汤和清水,煎出药汁,去布袋后,入粳米,用旺火烧开,文火熬煮成粥。 具有补血、理气、祛瘀、和色、祛斑功效。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者,并可消除皮肤黑斑与黑眼圈。
百合、木耳、花生、丝瓜、萝卜、藕、柑桔、柚子、橙、核桃、梨、蜂蜜、海带等食物,有祛痰、平喘、止咳、润肺作用,哮喘病人可常食。而肥肉、海鱼、虾、蟹等油腻腥气之品,有助湿、生痰、动火作用,容易引起哮喘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应予禁忌.
秋季饮食——调养防“燥”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
中医认为秋天气候干燥易伤肺气,因此秋天首当保养肺脏。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
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一、“少辛增酸”,中医认为肺金克肝木,即肺气太盛容易影响肝脏的功能,所以宜少食辛辣,适当多食一点酸味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味饮料。
二、宜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食物,促进排便。
三、宜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豆腐、黑豆、银耳、黑木耳、芝麻、核桃、百合、豆浆、蜂蜜、梨、藕等等。
四、食物忌寒凉,宜温热。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秋瓜坏肚”,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应少吃或不吃。顺应大自然节气吃当令水果最好,不妨适量吃些苹果、柿、柑橘、梨、葡萄和龙眼等。
在秋季6节气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消耗不少。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
中医讲究“春夏补阳,秋冬补阴”
何谓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
补阳
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荞麦、薏仁等谷类,豆浆、赤豆等豆类,橘子、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
补气
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可补脾气不足,多食龙眼肉也可补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