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与创新.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与创新.doc

上传人:贾赦 2022/4/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与创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媒体语境下灾难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与创新
【摘要】新媒体建构下的传播生态使灾难新闻采访面临采访对象主次不分、采访对象的权利易受到侵犯、采访过程中人文关怀缺乏问题。在今后的灾难新闻采访中,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灾难新闻线索、利用新媒传播的过程中要发挥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功能。当灾难发生时,收集灾区信息并向社会传达灾区信息,能获取这些信息的对象都是记者的采访对象。对被采访对象的记录包括其语言、动作、形态以及个人感受等。新媒体采用的技术的手段使得这些记:录能更好呈现出来,录播设备以及网络直播的出现,大量声音、影像被传递,然而也更有意或无意侵犯受灾者的权利。任何灾难都会造成损失,在灾难采访中要直面灾难和其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受灾者出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目的或者由于内心悲痛是不会轻易接受采访的,由此询问被采访对象意愿是尤其重要的,未经允许拍摄照片,保护被采访对象的肖像权、荣誉权等是对其公民权力的尊重。但往往在灾区现场,当有伤者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时,记者们群起而上,不顾伤者意愿,强行采访。汶川大地震中在水泥板下被困77小时的陈坚,被解救出来时,身体严重虚弱,而四川电视台某记者不停与陈坚说话,还拨通直播间的电话连线硬逼陈坚说话。
(三)采访过程中人文关怀缺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而媒体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残酷的,一些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为收集到“独家新闻”,故意用伤害性的话语给被采访对象造成困扰甚至伤害。与其他新闻事件不同的是,灾难事件发生后,面对灾难伤亡和亲人的不幸,受灾群众在当时的环境下心理和感情是不堪一击的,是特别需要关怀的。考虑到采访对象的特殊性,记者在进行灾难新闻采访时要在安抚和缓解其消极情绪的基础上收集新闻素材。然而,部分记者缺乏人文关怀,在采访受灾者时不为他们考虑,甚至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所谓二次伤害,是指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人员的新闻采访行为或报道中,对受灾害人群及其亲属造成身体与精神伤害。在对救援汶川大地震的警察蒋敏进行采访时,面对蒋敏失去父母和女儿的情况,记者问道:“你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你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不管这位记者的提问是无意还是有意,他的行为使得蒋敏再一次受到精神上的傷害。
二、新媒体环境灾难新闻采访的技巧的革新
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感性、科学性特征要求记者能以最快、最有效的手段向外界发布灾害新闻,对记者的素养和采访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灾难新闻线索
对传统媒体的研究表明,记者总是倾向选择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权力和身份、掌握信息发布权力的对象作为信源。新媒体的普及,让个人能实现新闻消费者和新闻线索提供者以及新闻生产者三种角色的扮演,使得新媒体成为很多灾难事件对外传播的首发平台。新闻线索不由少数人独掌,记者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来主动获取与采访有关的新闻线索, 例如贴吧、论坛、微博等渠道。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件,关于事故的第一条消息就来自当事人的一条微博。一旦记者发现了线索,不仅要挖掘背后的新闻事件,还要向有关部门核实事件。但是这其中获得的线索不乏虚假或者是为炒作而故意设置的,记者要充分借助于新媒体扩展自己获取新闻线索的范围,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