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的意境美
内容提要:
意境是诗词美学史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诗词艺术美的特征,对研究诗词艺术美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谈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这个词语。该文主要从意境内涵出发,引主诗词中意境的含义,着力分析意境在诗词中所表达的达人心灵里的感情,。,也不可无视理,没有理,情就不会深化。在饱含情性的艺术形象之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领悟到感受到的哲理,“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精品文档请下载)
比方伟大诗人屈原所写的《离骚》,它能使人“歌之抑扬,涕泪满襟”,能以情感人,显得有情有趣,有意境。王国维就曾举例说:“词主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李煜的《乌夜啼》一词以林花留恋、美人留醉两件凄艳动人的事物作为寄托,表现了“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的凄凉感情。另一词《虞美人》借滔滔东流的春水,比喻心中郁闷的愁绪,有力度,又有深度,充分写出了深沉的、一个不幸者的悲哀。(精品文档请下载)
晏殊是宋仁宗时的达官贵人,在朝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的词多反映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表现了雍容典雅的生活情趣。其词《浣溪沙》: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最后一句推出一个“香径”里作者“独彷徨"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切尽在无言中之美,有对人生无常的伤感,又有对春天的喜欢。所有的情感尽在度着慢悠悠的步伐中流露出来,情中带有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思索。在伤春怨别的情绪中,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反省和操持 ,在柔情锐感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照顾。而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也是境多于意,是以冷静的理智来描写社会人生和自然景物。(精品文档请下载)
2 情和景的统一
情和景 的统一,即情 ,“景不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四溟诗话》),其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因为“闹”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活力,蕴含了作者当时修史时春风得意的欢愉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也因为它捉住红杏盛开的特点,使读者联想到春之美,“著一字尽风流”,境界尽在一字中.(精品文档请下载)
情和景的关系,又可分为景融于情的“情语”和情融入景的“景语”,王国维把前者称为“有我之境”,后者称为“无我之境".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是“有我之境”,景物带上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是融入情的“情语”。“无我之境”看似纯属描绘客观事物,感情比较淡薄,其实也是情融于景。“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看似冷静描写所做所见,实际包含作者渴望从污浊的社会羁绊中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形成一种独立的境界。(精品文档请下载)
3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古人注重语言形式对于创造意境的作用,认为最好的语言形式可以使人明晰地体察到意境,但又让人觉察不到它自身存在的那种语言形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精品文档请下载)
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