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帕金森症.ppt

格式:ppt   大小:1,01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帕金森症.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4/4 文件大小:10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帕金森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帕金森症
第1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帕金森症
第2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授课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要点
五、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帕金森症
第1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帕金森症
第2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授课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诊断要点
五、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六、病例分析(P132.)
*
第3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一、(一)病因
原发性: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动脉硬化(老年人易发生)
脑炎后遗症
化学药物中毒(如Mn2+、CO、Hg、氧化应激)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
上述(即继发性)均可能出现类似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症状,故又总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
第4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一、(二) 原发性的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基底神经节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上行纤维到达纹状体(尾核及壳核),其末梢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成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胆碱能神经通路:
尾核中有胆碱能神经元,与尾-壳核神经元所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正常时两种递质处于平衡状态,共同调节运动功能。
*
第5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
第6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原发性的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
基底节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
产生帕金森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
*
第7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原发性的帕金森病的 “肌张力增高”病因总结:
黑质病变

纹状体(尾核、壳核)内缺乏多巴胺

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

尾核胆碱能神经元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兴奋作用相对增强
*
第8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二、临床表现
全身骨骼肌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常伴有静止性震颤(震颤节律约每秒4-6次,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增强,进行自主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多见于上肢(尤其是手部),其次是下肢及头部。
有些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还有知觉障碍或识别障碍。
原发性的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邓小平、毛泽东)
具体见P130-131.
三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
*
第9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三、辅助检查
目前尚无特征性辅助检查。
90%以上患者头颅CT、MRI检查有脑萎缩,但此不是特征性病变。
*
第10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四、原发性的帕金森病的诊断要点

(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中,有至少两项
(老年)、临床表现(三主征等)、病程(慢性、进行性)
*
第11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五、(一) 原发性的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无需特殊治疗,鼓励患者多做随意运动。

(1)个体化
(2)小剂量缓慢递增
(3)药物种类随病程递增
(4)停药、换药、加药时,注意量的渐变
,可外科手术治疗

锻炼语音语调,锻炼随意运动(如面部、手部、四肢、躯干等部的运动,步态,平衡,姿势)
*
第12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五、(二)药物治疗要点: 重新调整两类递质(DA和Ach)的平衡。
药物分类:
多巴胺拟似药
金刚烷胺
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倍高利特
左旋多巴的增效药:卡比多巴、苄丝肼、司来吉兰
中枢性抗胆碱药
苯海索、卡马君、苄托品
*
第13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金刚烷胺
促使纹状体中残存的完整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
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长期用药后,下肢皮肤可见网状青斑,偶致惊厥,故癫痫患者禁用。每日剂量超过300mg,可致失眠、精神不安及运动失调等。
*
第14页,共2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左旋多巴
左旋多巴是口服药,由胃肠吸收后到达肝脏:
99%的左旋多巴被肝脏内的脱羧酶催化转变为多巴胺,而多巴胺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的病变部位,所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