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图文转换之流程图方位图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9页
结构类图文转换题常见考查形式
一、构思构架图:
把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字。
2014年新课标卷I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9图顺序,组织语言,进行合理表述即可。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9页
【答案】示例:这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9页
(2014年全国甲卷)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案】这次春游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游艺活动和美食评比,人人都要参加,全班级分为五组,每组由组长协调,做好物品准备。
【解析】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75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春游活动,然后讲春游所开展的活动及要求,最后讲各组的具体情形。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9页
(2014年全国乙卷)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去,酌情扣分)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9页
【解析】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构思一段话;二是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是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
图片中的瑶族村三日行考察重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考察行装;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四处参观、进行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即可。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9页
实战演练之流程图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9页
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6分)广东题
包括三部分内容:框框、箭头、箭头上的文字
展现事件的流程:
(答题时注意把整个过程表述清楚)
讨论:这种题型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答题要点:在大量地观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相关的科学定律,通过实践检验形成科学理论,凭借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演绎、推断诸多现象,预见发展趋势。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9页
[巩固练习] 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9页
竹画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
缺了陈述对象,用词不当,表意不清晰
,通过审美选择,出眼中之竹,然后再改造加工,成为胸中之竹,最后形诸画卷成画中之竹。
[参考答案]
(1)看到美丽的、优美的晨间竹图,然后选择美丽的竹改造加工成为胸中理解的竹,最后画成画中之竹。
没审准题,被题目迷惑了/用词不当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9页
图表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图表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具备对图表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将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说到底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理解,按照方法去做题,表述规范,想拿高分不难。
结构图表概括题
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要注意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9页
一、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