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幼小衔接教育|浅谈农村教育的幼小衔接的方案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结束愉快的幼儿园生活,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它必然引起孩子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的一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和图书等。
(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周围不明白的事物,总爱问个“为什么”,都想知道,都想懂得、这就是对事物感兴趣及求知欲的表现。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就能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探究,也就能自觉自愿,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家长应经常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这是很有益处的。
2、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而学习好还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马马虎虎。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而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按时做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所以,入学前要培养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时都要讲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现在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老师会严格督促他们,在家里,需要家长的督促。他们一放学回到家,就要让他们把当天的作业先完成。做作业的时候,坐姿要端正,要一心一意,不能让他们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者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将来功课多了就无法按时完成,这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写完作业,要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看一下课表是否有体育课,注意第二天的穿着。平时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多给他买一些课外书,多让他知道一些科普知识、法制知识、安全知识。
(四)、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首要任务是“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做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对全校师生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要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等);要求孩子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人友好相处,平等相处,平等待人,不逞强、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打架骂人;教育孩子关心和爱护集体,遵守班级的纪律;培养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德。
(五)、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和教师。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专门机构,也是他们度过宝贵学习时光的地方。只有让孩子热爱未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他们才能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以十分高兴、愉快的口吻,向孩子描述有趣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活动;向孩子介绍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带孩子到附近的学校参观,熟悉学校的环境,以便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与向往,使之产生急于学习,乐于上学的愿望,以避免惧怕上学的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