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4/5 文件大小:1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图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 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 取电阻R上的电压uo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O之值,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UO/Ui为纵坐标(因Ui不变,故也可直接以UO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
如图2所示。
图 1

图 2
2. 在f=f0=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UO,UL=Uc=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测定,UC与UL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f2-f1,再根据Q=求出Q值。式中f0为谐振频率,f2和f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 (=)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
1
DG03
2
交流毫伏表
0~600V
1
D83
3
双踪示波器
1
自备
4
频率计
1
DG03
5
谐振电路实验电路板
R=330Ω,
C=2400PF
L=约30mH
DG07
四、实验内容
1、按图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先选用C1、R1。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 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iP-P=3V,并保持不变。
图 3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C与U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UO,UL,UC之值,记入数据表格。
f(KHz)
U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