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风娃娃》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82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娃娃》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2/4/6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娃娃》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娃娃》教学反思
《风娃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识字、读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上还有效的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分析反思
  “清晨一失后难摹”。为了珍惜这一节“清景”,冷静之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收获还作了几点深思。
  “清景”之一,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热情。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学,才乐意学。这种兴趣从哪里来?我想就是“商量”,是商量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这节课,是以商量贯穿了始终,从开始和学生商量上什么课,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和课后的拓展,都是在一种民主的商量氛围中进行的,作为教师,只有拎着课堂教学的线索,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学生都是怀着巨大的热情去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再现了师生互动的喜人局面。
  “清景”之二,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铺就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温床。
  这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另一个前提,就是合作氛围成功的营造了,靠的是什么?是“商量”。可以说,“商量”让这节课出现了极为融洽的师生“双边”合作,更出现了极为合理的生生“多边”合作的局面。
  “清景”之三,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启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火车。
  课堂要热闹,课堂要艺术,但是课堂毕竟不是演戏,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培养能力的场合。这节课,我认为也达到目的,这几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操作都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展开教学活动的,而且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几个环节的探究情况都比较到位,而为什么会如此到位?究其原因,还是“商量”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风娃娃》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你们有没有体验过风?风吹过来是什么感觉?如果风太大了呢?(播放课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风的?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提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朗读,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同桌互学生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读词比赛:抽水、断断续续、吸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
  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4.多种形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教师注意正音。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读一读。风娃娃做了哪些坏事?也读一读。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好事:(1)吹大风车(2)吹帆船
  坏事:(1)吹风筝(2)吹衣服、吹小树
  三、提问设疑,研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课件。(风娃娃吹动风车。)
  (2)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小组读,然后派一个人来比赛读,并指导朗读。(理解断断续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学生配上动作表演。)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风娃娃吹帆船。)
  (2)风娃娃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指导朗读。(理解纤夫,学生配动作表演。)
  3.全班朗读第二、三段。
  4.你知道风娃娃还可能做哪些好事?(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找风娃娃可能做哪些好事,在班级中交流。)
  5.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读这一句话。你们觉得它这样想对不对?
  播放课件:(风娃娃做坏事。)
  6.小结:看来光有做好事的心愿是不够的,帮人们做好事,也不是光有力气就够了,你们回家后再找一找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屏幕出示四个生字:夫、表、示、号。
  2.学生观察写好这四个字的注意点,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3.示范写表,提示下半部分不是衣。
  4.提醒夫与天的不同;号的最后一笔。
  5.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6.展示学生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刚开始上课,利用猜谜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再谈自己体验过的风,导入课题时轻松自然。
  此处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在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后进行正音,起到引导的作用。
  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课件,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学生配动作朗读,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