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
一、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有许多自己想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常常把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适当向课外延伸,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可以合理开发家长的知识资源,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活动,如观察饲养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月相的变化等。在学习“天气”一单元时,可带领学生走向室外,在大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5、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点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与活动能力,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采用科学正确的探究方法,是否主动参与,是否能正确搜集、整理信息等等,教师都要予以恰当的评价。我在教学“天气”时要求学生课外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对那些记录全面、坚持天天记录的学生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科学创新的主人。
第二篇:“发现是一种乐趣”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内化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前段时间,观看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长方形的面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录像。木节课中教师巧妙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看似“无意间”发现着数学现象或规律,在操作活动中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回味。
【课堂回放】
课前,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2张材料纸,并在材料纸上画出6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其中有四个长方形的长、宽至少要超过4厘米),并标上长与宽的长度。另外,每个学生再准备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不超过8个)。
师。同学们都在纸上画出了漂亮的长方形。你们能知道这些长方形而积分别是多少吗。
生。能。我们只要用小正方形纸片去度量,就知道了。
师。好的。那我们就去度量一下吧。我们看谁最先知道答案。如果有什么困难的话,可以随时举手询问,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开始用小纸片度量长方形的面积。
有学生开始举手。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有些疑惑)只有8个小纸片,不够用。
师。不够用。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两个人合用。
师:(有些吃惊,但是马上镇定)这样真好,那你们试一下吧.
生。老师,我们两人合起来也不够用。
师。(未置可否)那倒是有些麻烦了。谁有什么好办法。
生。把它的位置空出来,就行了。
师。(微笑)大家还是自己动动脑筋,试试看。
学生继续度量。
师。好的。大家基本上都度量出了自己的长方形的面积。谁能交流一下吗。1
生:
师。(疑惑状)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刚才都说小纸片不够了。可后来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生1:摆了一排是4个,再摆了一列的3个。有3排,是12平方厘米。师: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指着没有铺满的图)有12个,我怎么没看出来。请生完整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作补充。
生2。每行4个,有3行,另外两行再摆三个就行了。
生3。因为每行有四个,共三行,另外二行也可以每行再排三个就行。
师。明白了,这里摆一个,说明这能摆(一行)这一个,还能摆一行,沿宽摆三个,能摆这样的三行。你们想象出来一共摆多少。所以面积是(12
平方厘米)。
师。谁能完整说说刚才想法。
生4:沿长摆4个,沿宽摆3个。一共是12平方厘米。列式:4X3=12(平方厘米)
教师追问。“4”指什么(一行个数)“3”是什么。(行数)共多少个而积单位。(12个)所以面积单位是(12平方厘米)
【我的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己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