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规划7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既要有利于城市的运营,又要尽量减少给城市带来干扰。
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城市总
成都北站:
1km (2km)
成都南站:
3km ()
16
中小城市只设一个客运站;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或城市布局分散或呈狭长带形时,应分设两个或两个以上。
17
城市客运站必须与城市的主要干道相联,直接通达市中心或其它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18
成都市火车北站设计
19
4. 站前广场
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周围公共建筑有机结合为一个建筑群体,使客运站站前广场集交通、服务于一体反映城市的面貌,展示当地文化窗口。
20
鞍山站前广场
21
三、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分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
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即可满足货运量的要求;
大城市,则要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运输量、城市布局等实际情况,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
22
一般原则:
;
综合性货运站,应深入市区;专业性货运站,应接近工业区、仓库区,一般应在市区外围;中转货物、危险品、有碍卫生货物装卸站应设在郊区。
;
;
、地貌等条件,用地尺度适当,井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23
四. 铁路枢纽布置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由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整体,叫做铁路枢纽。
三角形枢纽:
24
十字型枢纽
25
尽端式枢纽布局
26
铁路
公路
港口
机场
27
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航空是点运输;
铁路、水运和管道是线运输;
公路是面运输,比较灵活,门到门;
城市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将主要连接各城镇、乡村和工矿的郊外道路称为公路;
城市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各功能分区内和各功能分区之间交通的道路。
28
一、公路线路的布置
:公路等级较低、通过城市的车流入境比例较大时。这一布置型式由于分割城市,故只适用于小城市。
29
:当城市规模较大或公路等级较高及入城交通量少时,则宜采用绕行式布置型式,可离开城市布置公路,用入城道路联系城市道路。
30
:当城市规模较大,公路入境交通较多时,宜采用城市部分干道与公路对外交通联接的方式,但应避免对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的干扰,宜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而过;
31
32
:当城市规模再大时,城市设有环路,过境的交通可以利用环路通过城市,而不必穿越市区。
33
34
:组团式结构的城市,过境公路可从组团间通过,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
35
二、公路场站位置的选择
公路车站又称为长途汽车站,按其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
36
1. 客运站
采用分路线方向在城市中心区边缘设两个或几个客运站
中小城市,将客运站与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
37
供应城市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布置在市中心区边缘;
居住区有影响或以中转货物——远离居住区和中心区,布置在仓库区、工业区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也可设在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附近。
38
3. 技术站
设置在市区外围,与居住区有一定的隔离;与客、货站有方便的联系。
39
铁路
公路
港口
机场
40
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它的活动是由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以及后方集疏运四个环节共同完成的。
这四个生产作业系统的共同活动形成了港口的综合通过能力——吞吐量。
41
一、港址选择
在大范围(区域、流域甚至全国) 内,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战略性布局——港口位置的布点;
在城市范围内,对港区具体用地位置的确定。城市规划主要参加后者。
42
港口自身建设要求
,有足够水深,有良好的掩护条件,以及能防淤、防浪,水流平稳,可供船舶顺利和安全停靠和装卸作业。
、足够的水域和陆域面积或有回填陆域的可能性,以便港口作业区和陆域上各种建筑物合理布置。
3. 港址应有远景发展需要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