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核酸的组成与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6,173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酸的组成与结构.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4/9 文件大小:6.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酸的组成与结构.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酸的组成与结构
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因发现生命的双螺旋而荣获1962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左一:威尔金斯,左三:克里克左五: 沃森)
Franklin RE,1920-1958)和同事威尔金斯在1951年率先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向性
a. 正超螺旋:绳子的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如果在一端使绳子向缠紧的方向旋转,再将绳子两端连接起来,会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旋转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叫正超螺旋。
b. 负超螺旋:如果在绳子一端向松缠方向旋转,再将绳子两端连接起来,会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旋转所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称负超螺旋。
21
22
c. 松旋效应紧旋效应:形成超负螺旋时,旋转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旋转结果使DNA分子内部张力减小,称为松旋效应(在自然条件下共价封闭环状DNA呈负超螺旋结构 );与负超螺旋相反,形成正超螺旋时的旋转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结果加大了DNA分子内部张力,具有紧旋效应。
(4)环绕数和超螺旋的关系
White在1969年建立了White方程来对超螺旋进行定量描叙,说明环绕数和超螺旋的关系。
L=T+W
L(linking number):链环数或称拓扑环绕数,指DNA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总次数。L是整数,在不发生链断裂时其值为常数,右手螺旋对L取正值。
T(twisting number):缠绕数,即双螺旋的圈数。 T为变量,可以是非整数,右手螺旋时T为正值。
W(writhing number):扭曲数,即超数旋数。W为变量,可以是非整数,右手螺旋时,W取负值。
23
24
25
26
(5)DNA的超螺旋密度(λ)
λ=(L-L0)/L0
L0是指松驰环形DNA的L值,天然DNA的超螺旋密度一般为-~-,平均每100个螺旋出现3-9个负超螺旋。
a. 天然的DNA都呈负超螺旋,但体外可得到正超螺旋;由于双链DNA是动态变化的,其负超螺旋的链环数也会有所波动。
b. 负超螺旋会部分地转变为单链泡状结构,这种单链泡状结构也是解除松缠作用造成的胁变的一种途径;当然蛋白质会与这些单链泡状结构结合参与复制活转录;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生物内DNA总是采取负超螺旋形式的主要原因。
c. 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能与DNA紧密结合,使DNA的密度降低;它插入DNA分子碱基对之间,引起DNA分子松旋,随着EB量的增加,负超螺旋DNA就转变为松弛态;EB的进一步增加,DNA就转变为正超螺旋。
27
28
(6)不同类型DNA的高级结构及性质
a. 超螺旋使环状DNA分子变得更致密,在超速离心和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度都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超螺旋仅差一圈的DNA分离开。
b. 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结构时,存在着负超螺旋。
c. DNA超螺旋是由DNA拓扑异构酶产生的。
d. 坍缩DNA:当闭合环超螺旋变成闭合环松弛形DNA时,经碱变性或热变性使其氢键断裂,但两条链无法分离,结果生成两条链紧密缠结的分子;坍缩DNA具有很高的沉降常数,(;)。
e. 环连DNA :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产物或由拓扑异构酶催化生成,由两个以上环形DNA分子环连而成。
f. 闭合环超螺旋DNA对于温度和碱性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容易发生变性;这样,可以寻找一个临界条件,使闭合环松弛形和开环松弛形DNA发生变性;而闭合环超螺旋不变性或很少变性。很多分离或鉴定闭合环超螺旋形DNA的方法都是依据其特性而设计的。
29
30
31
(7)超螺旋的意义
a. 超螺旋形式是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需要:
生物体内DNA结构是处于动态之中,超螺旋的引入就提高了DNA的能量水平,而超螺旋程度的改变介导了DNA结构的变化,即超螺旋多余的能量可能使DNA双股链分开,或局部熔解,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对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等的启动很重要。
b. 超螺旋可使DNA分子形成高度致密的状态从而得以容纳于有限的空间。 , 由于它的DNA存在着超螺旋才能包装成类核(nucleoid)。
c. 染色体的形成过程:一级结构(核小体,直径10nm)、二级结构(螺线体,直径30nm)、三级结构(超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