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实验甲甲-质粒DNA的小批量提取与酶切鉴定
(一)质粒DNA的提取与电泳鉴定
5、操作步骤
⑴、质粒的提取
质粒提取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解说详见P145。
⑵、电泳鉴定
胶浓度:%
各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解说详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实验甲甲-质粒DNA的小批量提取与酶切鉴定
(一)质粒DNA的提取与电泳鉴定
5、操作步骤
⑴、质粒的提取
质粒提取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解说详见P145。
⑵、电泳鉴定
胶浓度:%
各步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解说详见P148。
6、实验结果及处理
仔细观察纯化过程中各步试验现象。
仔细观察电泳后荧光带的显示情况,据此绘制电泳图谱并对图谱进行简要说明。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1、限制性内切酶简介
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 o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指能辨认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异碱基序列,并在此序列处以内切方式将DNA双链同时切断的一类酶。
根据它们的作用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种酶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Ⅰ类酶由于切割位点随机,Ⅲ类酶则由于切割位点不对称,因此这两类酶的作用都不大。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Ⅱ类酶由两种酶组成,一种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另一种为独立的甲基化酶。其中,对我们最为有用的是Ⅱ类酶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现已发现近几百种(498种)。
该类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的特异序列,并在此序列处切断DNA双链。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绝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为4个~6个碱基对,该序列具回文对称结构,且富含GC。(即旋转1800后与原来结构相同),少数酶可识别更长的序列或兼并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DNA片断,有的产生粘性末端,有的产生平末端。如:
⑴、产生粘末端的酶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BamHⅠ:G G A T C C HindⅢ:A A G C T T
C C T A G G T T C G A A
两条链的断裂位置是交错地担又对称地围绕着一个对称轴排列。
⑵、产生平末端的酶:
HaeⅢ:G G C C
C C G G
两条链的断裂位置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常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可参见有关书藉。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由于能识别特异顺序并进行切割,因而在基因重组、序列分析、基因组甲基化分析及基因物理图谱的绘制等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2、质粒pUC312的酶切图谱
质粒pUC312的酶切图谱见图2。
⑴、由图可见,实验所用的HindⅢ在质粒pUC312上为双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 pUC312经HindⅢ酶切割后可产生大小二片段,,小片段为312bp。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如为完全酶切,电泳后应产生这两个片段的电泳图谱,由此即可对提取的质粒进行鉴定。
⑵、而BamHⅠ在质粒pUC312上为单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 pUC312经BamHⅠ,如为完全酶切,,由此可进一步对提取的质粒进行鉴定。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3、酶切反应标准体系的建立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4、影响限制性酶切反应的因素
DNA纯度、缓冲液、温度及限制酶本身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为避免污染,每次吸取限制酶时都需用新的吸管头。
应注意,如采用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则必须分别提供各自的最适盐浓度。
若两者可用同种缓冲液,则可同时水解,否则低盐浓度的限制酶必须先用,待调节盐浓度后,再用高盐浓度的限制酶水解。
(二)、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也可在第一个酶切反应完成后,将第一个酶变性除去后再进行第二个酶切反应。
3、操作方法
1、 HindⅢ酶 DNA切酶反应的操作
⑴ 向一无菌Eppendorf管中加入
ddH2O 8ul
10×buffer 2ul
重组质粒DNA(pUC312) 8ul(约1ug)
HindⅢ酶 2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