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1-6年级各年级学问点
一年级:【要求驾驭拼音的运用,难点把字母表背熟,重点字母的运用】
二年级:【要求相识简洁的字,学习阅读文章,重点多音字的运用,还有字的相识,难点区分多音字】
三年级:【要求相识多字,学习作文,难点联络上动,但不能变更句意。如:王老师对小明说:“我下去买水,你在这里好好练习。〞改为转述句:王老师对小明说,他下去买水,叫小明在那里好好练习。
3、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特点: 陈述句 反问句
〔确定〕 〔否认〕    〔否认〕 〔确定〕
如: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 马跑得越快,莫非不是离楚国就越远了吗?
4、确定句和否认句。如:〔“确定句〞改为“否认句〞〕街上的人很多。—— 街上的人真不少。将确定句改为否认句,确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八、扩句和缩句
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适宜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溢,但主要意思不变。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新衣服,高欢乐
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欢乐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2、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好的句子,但要保存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呼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呼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呼喊声。
 
九、修改病句
1) 句子不完好。如:战士的英勇坚韧,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坚韧,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仰慕。
2) 用词不当。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 搭配不当。如:他穿着一件灰外套和一顶红帽子。
“穿〞及“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外套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 词序混乱。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爱好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爱好的。
5) 前后冲突。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及“五彩缤纷〞相冲突,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6) 重复啰嗦。如:他是我们班成果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成果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存其中一个。
7)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持续两个小时是不符合现实的。应把“霞光〞改为“阳光〞。
8) 留意常用修改符号的用法:
 
十、相识修饰句子的方法
1) 比方句。常用的比方词有“好像〞“如同〞“仿佛〞等,有的比方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方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方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像,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方词的句子不确定就是比方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知我清早飞行的欢乐。此句用“告知〞“欢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3) 夸张:成心对事物进展夸张或缩小地描绘。如:〔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熬炼。
4) 排比:把意思相联、构造一样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样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的人民心一齐欢跃起来。
5) 设问:自问自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6)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准备得了什么?
7) 疑问:提出问题。如:今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比方句:碧绿的海面,像丝绸一样柔软,微荡着涟漪,真美!
拟人句:太阳揭开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凝视着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设问句:小明为班级做奉献,是为了老师表扬吗?不是的,他是诚意诚意为班级做奉献。
 
十一、驾驭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请你稍等一下。
2) 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
3) 感慨号〔!〕:感慨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4)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如:他来了,又走了。
5) 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宝,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