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生一个孩子的花费只需几十元或是几百元,养育一个婴儿的花费也仅限于奶粉、衣服等一些日常必需品。但如今,每个家庭在迎接一个新生命诞生时,少则花费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200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0—3岁新生儿用品家庭月消费达900多元,如果按这个消费额计算,我省去年仅这部分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群体”。
    传统消费升级换代
    “现在养一个孩子,相当于以前养五六个。”说这话的时候,徐奶奶正在一家婴儿用品专卖店里为刚刚出生的外孙女选衣服,“以前从来不进这种专卖店,太贵。但我女儿说,一定要给孩子买质量好的,告诉我这个店的名字,让我来买。”
    在仔细挑选了半个多小时后,徐奶奶买了奶瓶、浴巾、衣服、沐浴露、澡盆等,结账时显示总价为253元。记者在这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看到,这里完全是婴幼儿的世界——奶嘴、奶瓶、童装、玩具、科教用品、护肤用品等一应俱全,把20平米左右的店铺摆得满满当当。
    “我这里仅婴儿用的奶粉就有20多个品种,还有儿童的积木拼图、识字图书等商品,0至6岁的宝宝都可以在我的店内买到适合的产品。”老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投入和以前绝不能相比,不仅产品的质量要可靠,而且配套的服务一定要跟上。”
    正像这位老板说的,记者看到,柔和的色调把这个“婴幼儿天地”装扮得格外温馨,“在开店之前,我还特意去学了一些育婴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给没有经验的年轻父母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帮助他们选购产品。很多消费者都喜欢来我这里,就是冲着这些。
”
    “同样是生一个孩子,现在的人们出手就是不一样。”在某市级医院做了十几年妇产科医师的张大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医院顺产一个孩子的费用大约在100元左右,而现在医院会提供很多科学周到的服务,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音乐助产等,对于这些,孕妇家属大多会主动要求提供,而且对于病房等的要求都特别高,生一个孩子费用平均费用能达到2000多元,而在一些条件非常好的医院,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
    伊利、三鹿、惠氏、完达山、雀巢、古城……与以前单调的格局相比,如今的奶粉市场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不仅品牌众多,每种品牌下的奶粉又分为婴儿、幼儿、中老年人、女士、学生等各种不同针对人群,婴儿奶粉又往往细化为“0到六个月”、“六个月到1岁”等不同年龄段。
     作为山西的消费者,从习惯了购买老字号的“古城”,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尝试着购买其他知名品牌,再到如今的根据营养配方、成分等选择适合的产品。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除了产品的质量外,便是价格。
    “那时也没什么可挑的,一袋‘古城’也就几块钱,包装也没有现在这么精致。”在刚刚开业的某大型连锁超市内,王女士指着手推车里的几桶包装精美的奶粉说,“这一桶就几十块钱,和以前没法比。但现在的奶粉低于10块钱的根本不敢买,小品牌也不敢买,给孩子吃的东西,必须要买好的,哪怕贵点。”
    除了吃以外,婴儿的穿衣消费,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开支。“材质要棉的,没有化学成分污染;最好是天然棉的,柔软性、透气性和保暖性好;款式要别致新颖;剪裁设计要符合婴儿身体的特点,便于穿脱。”从事婴儿服饰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