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7/2/7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摘要:本文首先重新界定了生育意愿的概念,认为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比、意愿生育质量三个维度。接着, 本文将决定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 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最后, 本文阐述了生育意愿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关键词:生育意愿;决定因素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 ( 2013 ) 06-0-01 一、引言生育决策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决策之一。 Becker 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的生育经济理论在开启我们对生育行为思考的同时, 也促使后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拓展。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的基础上,综合 Becker 、 Leibenstein 、 Barro 等人的生育经济理论,对决定生育的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重新阐述。二、生育意愿的概念界定在对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之前, 我们有必要对生育意愿进行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 生育意愿应包括三个维度: 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意愿生育率、意愿生育性别比(周福林, 2005 ) ;也有学者将意愿生育质量纳入生育意愿范畴( Becker& Tomes , 1976 ); 也有学者将生育动机、生育目的等主观性因素纳入生育意愿的范畴(庄渝霞, 2008 ) 。而本研究 2 对生育意愿进行如下定义: 生育意愿是个人进行生育决策的基础, 它包括三个维度: 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质量、意愿生育性别比, 其中, 意愿生育数量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愿意生育的子女数; 意愿生育质量是个人对其子女质量的期望; 意愿生育性别比是个人愿意达到的子女性别结构。使用这三个维度来定义生育意愿有三点理由: 第一, 使用这种定义是沿袭以往生育经济学理论对家庭生育行为分析思路的要求;第二,使用这一定义是贴合生育男女的经济回报不相等的现实要求;第三, 个人的生育目的和生育动机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的生育数量及其对子女的投资, 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联系和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因此,这两个因素应该作为自变量纳入对生育意愿的分析范畴, 而不是因变量。三、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一种分类方法在回顾生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将决定个人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如下三大类: 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 现代性冲击因素、传统性遗存因素) 。其中,基本信息因素是指一系列刻画个人基本社会经济特征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口类型、民族等。经济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生育意愿的经济性因素, 个人通常会出于理性的角度来考量这些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是指通过“场域”, 并以较为间接的途径、较为无形的方式对个人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 且社会情境因素分为两个部分: 现代性冲击因素、传统性遗存因素。现代性冲击因素是指能促使个体的生育意愿由内生于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旧有生育意愿转型为现代性生育文化语境下的新型生育意愿的冲击性因素; 传统性遗存因素是指沉 3 淀于个人身上的旧有生育文化, 并促使个人生育意愿向传统型生育意愿回归的遗存性因素。四、生育意愿决定因素――作用机制生育的目的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父母对孩子的“利他性”考虑, 父母会通过生育、并在孩子身上进行投资以获得效用( Becker & Barro , 1986 ) ;第二,父母也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