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夷新区南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一、区位及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武夷新区南部童游组团。距离武夷山机场约 48 公里, 距离高铁武夷山东站(在建)约 12 公里,距离建阳城区约 6 公里,紧邻浦南高速公路建阳出入口。规划区东至峰福铁路, 西至规划改线浦南高速公路, 南至童游大道,北至林后大桥。规划总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二、功能定位南林片区是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和重点建设片区, 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居住综合、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三、规划规模( 1 )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 公顷,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 公顷,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 平方米。( 2 )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 11 万人。四、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六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带: 崇阳溪滨水景观带。崇阳溪滨水景观带是规划区南北向的滨水特色生态景观带, 纵向串联了整个武夷新区, 是武夷新区最主要的绿道,展现了武夷新区独特的山水风貌。两轴: 即公共服务轴和滨水活力轴。公共活力轴纵向串联市民中心、市民广场和中央公园, 沿线布置主要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充分展现武夷新区核心区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滨水活力轴横向串联中央公园、“水之廊”、“城市阳台”等重要的公园和商业服务业设施, 充分展示武夷新区核心区富有人气和活力的城市景象。六组团: 北部居住区、行政办公综合区、医疗教育综合区、北部商贸区、会展综合区和赤岸居住区。五、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城乡用地( 规划总用地) 1 公顷, 其中建设用地 公顷,占城乡用地的 % ,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均为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主要为规划浦南高速公路改线用地;非建设用地 公顷,占城乡用地的 % ,包括水域和农林地,水域主要是指崇阳溪,其支流算入沿线绿地范围内, 农林用地主要为规划区内保留的自然山体, 可结合林相改造,提升为城市山地公园。表 1 规划城乡用地统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乡用地的比例( %) H 建设用地 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E 非建设用地 其中水域 农林用地 城乡用地 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 公顷,占城乡用地的 % 。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和综合用地。表 2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 占建设用地(%) 大类中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 A3 教育科研用地 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A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1 商业设施用地 B2 商务设施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1 城市道路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 U1 供应设施用地 U2 环境设施用地 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综合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按“市级—街道级—基层社区级”三级进行配置。以规划城市道路或自然河流为界划分为溪仔边、丁墩、南林西、丁墩东、新村西、南林、新村、林后、底詹、江厝十个基层社区,原则上每个社区居住人口 - 万人。七、绿地系统规划结合水域、山体、道路等构筑绿地系统网络,以公共绿地为主核心,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广场用地面积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 。绿地系统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心、一带、两楔、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心”是指市民广场与中央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一带”是指沿崇阳溪形成的滨水绿化景观带;“两楔”是指市民中心北部保留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