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庆火锅发展与文化建构
重庆火锅——发展与文化建构
传播与设计学院08级新闻系甘露霞 08354088 火锅是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饮食方式, 是重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它有着相当深厚的历
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火锅葱节、豌豆尖等素菜。如今的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在毛肚火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汤火锅、鸳鸯火锅、啤酒鸭火锅、狗肉火锅、肥牛火锅、辣子鸡火锅等等,品种不下百余种,还有为外国人准备的西洋火锅
(2)调料独特。
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烫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锅以厚味重油着称,传统汤汁的配制是选用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汉源花椒为原料。先将牛油放入旺火的锅中熬化,再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酱红油后,加速炒香花椒,然后掺牛肉原汤,加进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盐、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后来,又出现了啤酒风味、酸菜风味以及海鲜风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锅品种,有不同的火锅汤汁和不同的调味料,数量可达三十多种。此外,附属重庆火锅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蚝油、熟菜油、汤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调制而成,将烫好的菜品蘸着吃,既调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3)吃法豪放。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浃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如今的重庆火锅已现代化了,在火锅的设备和燃料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身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
(三)火锅流行的原因。(梁慧、曾翔云,《我国火锅的流行原因与安全问题》,《中国食品》,2022年第21期)
重庆火锅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同时独具特色——包容、热情、平易、大气。火锅简单快捷,一炬火苗、一锅汤水,很快就可调动用餐者的味蕾;火锅平易亲近,百十元的消费.即可让人在一取一涮之间忘掉暂时的烦恼。“围炉聚饮欢呼处,百昧消融小釜中”,火锅消费可谓是中国式生活形态的缩影。火锅的魅力,从形式到内容,都值得品位、鉴赏,都值得领悟和感知。千百年来,无论小桥流水人家.还是巨贾豪门之第.无论边陲小镇.还是繁华都市.集炉、炊、餐三位于一体的火锅.带着千秋各具的浓厚色调,吸纳千姿百态的时代元素,在不断地演化变革中一路走来.日益红遍中华大地。真可谓“东南西北火锅锅锅火.春夏秋冬红火火火红”。于是,无数前世今生的人们一如既往地“投入”到这沸腾的生活之中。风味多样、即涮即食、精细相配、贵贱皆宜、气氛热烈,都凸显出火锅的魅力。
二、火锅的商业化发展。
在重庆火锅声名远播、充满生机的同时,重庆有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为尴尬的处境:重庆火锅的地位在哪里?如何在全国全球定位,叫响重庆火锅?
(一)叫响全国“火锅之乡”,打造全国“火锅之都”。(余勇,《如何定位重庆火锅》,《餐饮世界》2022年第11期)
重庆火锅这一人见人爱、味比三家的美食得到全国人民的宠爱绝非偶然,其得益于重庆乃至中华千百年来的火锅文化的提炼与升华。无论是历史还是
现实,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重庆火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火锅的代名词,把重庆定位为中国火锅的故乡,也是名副其实,众望所归。“中国火锅之乡”,赋予了重庆火锅在世纪百年的全新使命。重庆也需要以这两张牌子让重庆火锅走出重庆、走出国门。
(二)整合与创新——重庆火锅发展的必由之路。(王伟,《整合与创新:重庆火锅发展的必由之路》,《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2022年第9期)随着重庆火锅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火锅文化、巴渝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如何克服火锅企业发展瓶颈,如何提升火锅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创新,将是重庆火锅最好的发展道路。
首先是整合。重庆火锅是一种地域饮食文化,不是“巴江水”或者任何一家的私有财产,而是整个中国、整个重庆、整个行业的共同财富。只有充分整合地区、行业资源,充分运用重庆火锅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能把重庆火锅做大、做强。
其次是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当今时代是一个商业飞速发展、群雄并起、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超前的经营理念,不能真正做到合作共赢的企业是短暂的,是没有前途的企业;在技术上不能只守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绝技吃老本,那样只会坐吃山空,而应该